「为政篇第二」7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的孝,只是指能养父母。然而,犬马也都能有人养。因此,若不尊敬父母,那与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春秋末期吴国人,孔子晚年弟子,比孔子小45岁。子游以知礼名世,与子夏、子张齐名,为“孔门十哲”之一。
“敬”在这里是指尊重、尊敬。
【评析】
通过子游问孝,孔子在本章中阐述了怎样才算真正的孝养父母。
孝养父母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养身,二是养心。而养心重于养身。所谓养身,就是供养衣食住行、健康医疗之类,是谓“养”;所谓养心,就是尊重、体贴、关心、爱护之类,是谓“敬”。
那么养身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呢?孔子的学生子路也曾有这个烦恼。《礼记•檀弓下》中就记录了孔子师生如下的对话: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
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子路因家贫乏财、不能尽情奉养父母而烦恼。孔子点拨他说:哪怕是蔬食薄葬,只要尽力让父母开心就是尽孝。在物质方面,只要跟你拥有的财富相称就算合礼。成语“菽水承欢”即典出于此。
可见,与养父母之身相比,养父母之心才是最重要的。《礼记》中记载的曾子的一段话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类的需求分成以下五层: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经过对照可以发现,衣食住行、健康医疗之类属于第一和第二层的需要;体贴、关心、爱护属于第三层的需要;而尊重则上升到了第四层的需要,这已经是外界所能满足的最高级别需求了。
由此可见,孝养双亲,重在养心。要让父母感到被尊重、感到喜悦和安慰。这与西方文化中的“Honor your parents”是有相通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