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的使用说明
- 这篇文章是什么
- 这篇文章不是什么
- 互联网社招避坑指南
- 只记一个坑的话记什么
- 工资的坑
- 选公司的坑
- 好用又通用的求职方法论
本文的使用说明
这篇文章是什么?
这篇文章是我和身边朋友在社招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坑和有效的应对方法。
这篇文章是10多个真实案例的总结,且提炼了其中相对普遍的问题。
这篇文章聊的是产品和运营怎么找工作,因为素材主要来自产品和运营的朋友。
这篇文章写的是社招,校招和社招的评价体系差别较大,校招的朋友可以收藏下来,留着一年后准备跳槽的时候看(此处冒充一下预言家)。
这篇文章对想进大厂的朋友会比较有用,因为我身边关系好的朋友最后都去了头条、快手、拼多多、美团、小米等相对成熟一些的公司。(后面有一段会讲选择小公司还是大公司的问题)
这篇文章对5年以内经验的朋友更有参考意义,因为我只是不到5年的互联网产品,现在在滴滴工作。更高级的大佬怎么找工作,我也不太懂,也不敢乱说。
这篇文章不是什么?
这篇文章不是什么求职速成指南,并不能让你成为offer拿到手软的面霸,只能帮你规避一些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并分享一些亲测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篇文章绝对绝对不是什么百分百的正确答案,只是经验总结和一些我的个人观点,我相信所有答案都有其适用范围。
互联网社招避坑指南
只记一个坑
如果只记一个坑的话,慎重裸辞,慎重裸辞,慎重裸辞。
定义一下,这里的裸辞指,没有任何规划也没有拿到下一个offer前,没有获得任何的公司补偿,主动辞职。
我只说一些亲身经历,大家见仁见智:
1.裸辞会让人陷入“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状态。这种状态会让人更容易焦虑,而无法专注于找到更理想的工作。
2.如果家人知道你裸辞了,他们会比你更焦虑,从而进一步影响你的状态,而且某种意义上,这种担心和焦虑是无解的,因为瞒着家人也很累。不常和家人联系的小伙伴可能会好处理一点。
3.裸辞如果是追求假期和放松的话,没有下一步规划的时候,短暂的玩耍并不能缓解焦虑。反而拿到offer后,在入职前休息一段时间更尽兴。
如果真的裸辞了的话,也给大家一些亲测有用的建议:
1.不要着急入职,即使是强迫自己也不要着急拿到几个offer就入职,多看看多选选,我之前听过裸辞半年,最终入职腾讯的真实案例。
2.算一下自己存款能支撑自己活多久,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焦虑(也有可能是放大哈哈)。我去年算出来自己还能撑10个月的时候,内心就平和多了。
3.多出去和朋友聊天吃饭,可能你未来的工作机会和一些关键经验就在这些闲聊里,再不济也能让自己放松一些。
4.五险一金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断缴,在淘宝上找一个代理公司,一个月只要1000多,但是断缴就会影响你的医保报销,购房资格,贷款资格,以及各种其他乱七八糟的影响。没遇上的时候啥事没有,遇上了就挺要命的。
5.如果在北京的话,就去雍和宫拜拜吧,亲测求工作特管用,哈哈哈哈哈哈哈。
工资的坑-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
- 互联网的工资组成和工资计算。
给一个简单的公式:一年总收入 = 每月基本工资+年终双薪+绩效奖金+五险一金
以19年的某产品岗举例,每月工资1万,“一年12个月基本工资+年底双薪+3个月绩效奖金”就是16个月工资,那么明面上的工资就是 (1万*16月)=16万,这个”16万“就是我们一般说的总包,一般算换工作之后的工资的涨幅,就是拿总包来算。
比如换工作之后,工资按照新的公司的工资计算是(1.5万*15月)=22.5万,相比于16万,总包的涨幅约40%。按19年的行情,只考虑工资涨幅的话,算是非常好的offer了。
- 可能会有的坑:
奖金的坑
年终双薪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那个月,会发double月薪,没有任何条件限制,不和员工表现及绩效挂钩。
绩效奖金就如字面意思,是和绩效挂钩的。举个例子,比如某公司的绩效是ABCD四档,正常绩效C能够获得3个月工资奖金,绩效D则只有1个月奖金,绩效B和A的奖金更多。
一般80%以上的人都能获得C,这就是大部分公司招聘的时候说的工资包。但也有些公司会耍些小花招,把绩效奖金多说点,但其实只有A、B绩效才能获得,一般只有不到5%的人能够获得高于平均的绩效。
所以,要拿到offer之后一定要和HR确定清楚工资的生效条件,如果在该公司有朋友,直接问朋友更方便。
社保公积金的坑
我不是专业搞财务会计的,只是从员工视角说一下。
以北京工资为例,北京的公积金最高缴纳比例是个人公司各12%,这部分钱会存入你的公积金账户。
医疗保险是公司缴纳10%,个人缴纳2%,职工35岁之前,医保的2.8%会存入个人账户。
事实上这两部分都是你的工资收入,公积金可以以租房为由每个月取出一部分,以后买房、租房、装修都能用得着。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更是直接可以转到银行卡。
依旧以月工资1万举例,每个月公积金和医保的收入是2680,一年就是32160。
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满额缴纳,大部分的创业公司要么降低了存缴的基数,要么降低了存缴的比例。相反,大部分二线往上的小厂(比如:携程、58等),五险一金满缴是最基本的。
同样是月工资1万,如果存缴基数都按照6000元来算,每个月的公积金和医保收入是1608,和满额缴纳相比,一年少了12864。同理,月工资越高,少的钱就越多。
总包和月工资基数哪个重要?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总包一样的两个薪酬方案 (月工资2万 * 12月)和(月工资1万2 * 20月)哪个更香?
基数对五险一金的影响(选基数):工资基数越大,每月的五险一金也就越高,但这个基数是有上限的,简单理解就是,在北京,月工资超过基数上限(19年是27786),每月缴纳的五险一金都是一样的。但低于基数上限的时候,确实基数越高,五险一金越高。
对于涨薪的影响(选基数):不少公司都有普调这一说,普调都是以工资基数来算的。而且基数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下次跳槽的时候,涨薪的锚点,比如一个月薪2万的人,和一个月薪1万的人,总包可能是一样的,但是月薪2万的人似乎更厉害一点。
对交税的影响(不好说哪个好):又让我想起了被税法支配的恐惧,月薪和年终奖交税主要受免征额和阶梯税率的影响,因为我们没法控制薪酬方案,所以这点上没有太大的选择空间。理想状态是财务帮你设计了完美的纳税方案,但实际上这是梦里啥都有。
时薪的坑
我个人是不反感996和为爱发电的,但我反感“付出和回报不对等”的资本压榨。
我这里只讨论单纯的短期工资回报,个人成长等长期回报这个冷暖自知,我也没法量化。
以字节(也就是头条)举例,同等职位的薪酬比别家高15%,但每两周多工作一天(大小周)。以一个月平均20天工作日来算,最终算下来时薪和别家差不多,倒也合理。
所以,不止要看总包,还得算到时薪上看看。
同样1万工资,如果是朝九晚五,时薪62。
如果是996,时薪34。
找工作的时候自己算算就知道了。
当然不得不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把自己更多时间打包卖给企业是一件挺划算的事情,毕竟剩下的时间也没法产生额外的价值。
但清楚知道自己拿什么换了什么和被人打包卖了,感觉还是挺不一样的。
公司的坑
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我说一下我自己非常浅显而又功利的观点,也是来自于这几年的职场见闻,没有什么境界,就是如何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1.职业早期——成长第一。带你的人>业务>公司,所以不管你在哪,有个牛逼的人又愿意带你,啥公司都行。如果带你的人不差,二线公司的核心业务比大公司的边缘业务要强。
2.职业中期——价值放大。哪有利益重新分配就去哪。明星创业公司有利益重新分配,快速增长的业务有利益重新分配(比如15年的头条和17年的抖音),刚刚被收购的公司有利益重新分配。这个时候进去就是抓住机会,做出成绩,然后收割一波,不管是业内影响力还是实际利益。
行业怎么选
不提个人偏好的话:国际化、to B、教育、健康。
门槛依次递增。
创业公司和大公司各自的坑
创业公司的坑
- 没人教,没人带,全靠自己学
- 不得的拥抱变化,因为天天都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