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产品成本
其实质来说
W=C+v+M 价值
=物化劳动价值+劳动者自己创造的价值+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对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成本会计对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确定待分配费用总额及其分配对象(分配谁,分给谁)
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
集中工作方式:一级核算体制,厂部集中统一进行成本核算。一般适宜中小型企业采用。
分散工作方式:二级核算体制,厂部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车间进行成本的明细核算。
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概论
生产费用核算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权责发生制;
核算要求: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支出:
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外购半成品、原料、动力、包装物等。
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人员薪酬。
生产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等
生产部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等
停工损失、废料损失
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制造费用等。
不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支出:
1、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对外投资及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3、被没收财产及支付的滞纳金、罚金。
4、企业自愿捐赠及赞助支出
5、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销售、管理、财务费用。
6.国家规定不得列入产品制造成本的其他支出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可分为:(要素费用)
(1)外购材料 (2)外购燃料、动力 (3)工资及职工福利费 (4)折旧费与摊销费(5)利息支出 (6)税金 (7)其他费用(差旅费、办公费、保险、租赁)
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
(1)制造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 2)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费用的其他分类方法:
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直接生产费用、间接生产费用。
按其计入产品成本方法的关系分:直接计入费用、间接计入费用。
按性态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按可控性分: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
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1.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2.制造费用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确定成本项目
确定成本计算期
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审核生产费用支出
编制要素费用分配表
编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表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关系。
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结转本月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结转期间费用和产品销售成本。
第三章
费用在各产品和部门之间的归集与分配
要素费用核算基本程序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费用的分配
费用分配
基本方法-比例分配法
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之和
某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费用分配率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包括:先进先出、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个别计价法。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设“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重量(产量)比例法:分配率=待分配的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重量之和
=该种产品的重量×分配率
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分配率=待分配的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之和
=该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率=待分配的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定额费用之和
某产品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定额费用×分配率
标准比例法(系数法) 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系列产品,规格较多的情况。
燃料费用:设“燃料”账户,“直接燃料”“燃料与动力”项目。
薪酬的内容: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职工的劳务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其他职工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工资费用的分配
生产工时比例法:
分配率=待分配的职工薪酬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该产品的生产工时×分配率
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可:
先通过“制造费用”再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或者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是在辅助生产车间不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的情况下(按要素费用列示))。”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较小,辅助生产不对外销售的情况。
辅助生产费用 分配方法:
直接分配法(不对内分配)、
代数分配法(准确率最高)、
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
一次交互分配法:先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分配,再对除辅助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进行分配。
适应于:辅助生产车间不多,或互相提供产品或劳务量较多且不均衡的企业。
程序:
1,交互分配阶段。
公式:交互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的费用总额/该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车间接受的产品或劳务量×交互分配率
2.对外分配阶段。
:对外待分配费用=交互分配前待分配转入费用+交互分配转入费用—交互分配转出费用
=某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待分配费用/该车间向外部受益部门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该受益部门接受的产品或劳务量×该产品或劳务的对外费
制造费用 分配方法:生产工时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原材料耗用比例法、计划分配率法、累计分配法。
生产工时比例法: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制造费用/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总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机器工时比例法: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制造费用/各种产品实际(标准)机器工时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各种产品实际(标准)机器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废品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
可修复废品:从技术上、工艺上可以修复,且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废品。
不可修复废品:从技术上、工艺上不可以修复,或者可修复,但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废品。
报废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残料价值后的损失。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方法:
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
2.按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
停工损失: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内支付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的核算
在产品数量核算 两方法:
1)账面核算:在产品收发结存账
2)实物核算:实地盘点法。
在产品清查的核算:
发 生 盘 盈
借:生产成本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核 销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发生盘亏和毁损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生产成本
残 值
借:原材料/银行存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方法: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方法。
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5)约当产量法
约当产量法:将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及约当产量,然后以完工产品的产量和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依据,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较大、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产成品 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自制材料、自制工具等结转:
借:“原材料”、“低值易耗品” 贷:“生产成本”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按生产工艺分类:1单步骤生产;2多步骤生产:又可分:连续加工式生产;装配式生产。
按组织方式分类:1大量生产2单件生产3成批生产(介于大量生产和单件生产之间的类型)。
生产特点的影响:1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2对成本计算期的影响3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的影响(主要影响)。
管理要求的影响:1单步骤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以品种或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品种法和分批法。2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的多步骤生产,以生产步骤
采用分步法。3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企业,管理上要求尽快提供成本资料,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4在定额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为加强定额管理工作,可采用定额法。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基本方法)
1品种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2分批法
3分步法;
(辅助方法)
1分类法(又名系数法)——产品类别作为成本对象
2定额法。
第六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品种法:
适用范围:
1大量大批单步骤的生产企业;
2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计算个步骤生产成本的企业
特点:
1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品种法的成本计算期与报告期一致,与产品周期不一致,因此产品成本是定期按月计算的
3可按情况具体分析生产费用要不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成本计算过程:
1按产品品种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
2归集和分配本月发生各项要素费用
3分配辅助生产费用4分配基本生产单位制造费用5计算完工产品实际总成本和
6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分批法
适用范围:
1根据与产品购买者签订的购销合同或订单来组织生产的企业
2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厂
3承揽修理业务的工厂
4新产品试制车间——单件、小批量生产,为了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的生产单位
特点:
1以产品的批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以产品的生产期间作为成本计算期
3生产费用不需要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购货单位要求分次交货时例外)
成本计算过程:
1按产品批别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
2按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和分配本月的生产费用
3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4分配基本生产单位制造费用
5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简化分批法公式:
=(期初结存该项全部产品间接费用+本月发生该项全部产
/(期初结存全部在产品累计工时+本月发生全部工时数)
=该批完工产品累计生产工时×全部产品某项累计间
分步法
分类:1逐步结转分步法(又名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2平行结转分步法(又名不计算...)。
逐步结转分步法:1综合结转法2分项结转法。
特点:1以各种产品品种及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一般按月定期计算成本)2产品成本期与报告期一致
3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4个步骤之间有成本结转问题(重要特点)
总适用范围:适用于大批量、多步骤生产,并且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企业。
逐步结转分步法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半成品可以加工成不同产品,或者有半成品对外销售和需要考核半成品成本的企业,特别是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在成本管理上要求分步法归集生产费用,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特别是没有半成品对外销售的大量大批装配式多步骤生产企业,(不准备对外销售半成品的连续式多步骤生产企业也可采用平行结转)。
成本计算过程:
1按照各生产步骤的产品品种,设置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2按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和分配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
3计算各步骤完工半成品实际成本
4采用一定的方法,按产品品种结转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或汇总各步骤应计入某种完工产品成本之间的生产费用)以最终计算各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区别(平行结转分步法与逐步结转分步法)
1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逐步结转能计算出半成品成本,平行结转不能计算出半成品的成本。
2产成品成本计算方法不同。
3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概念不同:逐步结转下的完工产品不仅包括最后步骤的完工产品,还包括各步骤的完工半成品;平行结转下的完工产品仅指最后完工产品。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供应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