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约我十来岁的时候,有个小伙伴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
你小姑和你,你小姑和小宁(小宁是我大姑的女儿),哪个更亲?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时有点懵。我想了想,我姑是我爸的妹妹,我姑和我一个姓,当然应该我俩更亲呀。
小伙伴告诉我:错了,你小姑和小宁比你和你小姑亲。
为什么呀?我更懵了。小宁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姑这么说的。
长大以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另一层意思的理解。从血缘关系来讲,我两个姑和我爸是亲兄妹,他们的孩子是相同远近的血缘关系(没有近亲结婚),那么同样的道理,他们的孩子和他们之间是一样的亲近关系。
但实际上,除了血缘,同样关系的亲情也是有远有近的。姐妹更容易比兄妹亲近一些,尤其是各自成婚后。男女本来就有别,兄妹之间再夹着一个嫂子,远不如姐妹之间的交流多。交流少,亲情也会变淡。
姐妹永远是姐妹,兄妹可能就成了亲戚。
对大家庭的老人而言,传统思想上,孙女和外孙女也是不一样的,外孙女和孙子就更没法比了。
2
《红楼梦》里,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说: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这句话既夸了黛玉,又顺带夸了几个春,还讨好了贾母。但孙女和外孙女是一样的亲缘关系,会说话的王熙凤这么说怎么就是夸人了呢?
这就是亲缘关系的奥秘。虽说女孩都要嫁出去,但这会子,孙女是自己家的,外孙女是别人家的,姓着别人的姓呢。所以王熙凤才说这么好的姑娘更像是嫡亲的孙女。
王熙凤是最会讨好贾母的,说的话句句都在贾母心上,这句话也如此,贾母是认可的。
薛宝钗进京住进贾府后,贾母曾经夸过:
"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这四个女孩子都不如宝钗,不可能身为贤德妃的元春也不及宝钗吧,贾母地位再高也是皇家奴仆,她不能拿皇家的人自谦。所以这四个女孩子必然是三春和黛玉。
所以黛玉是我们家的女孩子,并不代表贾母就属意黛玉做自己的孙媳妇。从贾母的角度来讲,孙孙女爹妈已去世,自己成了法定监护人,当然是"我们家的女孩子",是当嫡亲的孙女看的。
而儿媳妇的外甥女,关系本来就远了去了。所以亲疏有别是正常的。
后来刘姥姥进大观园,说起来,贾母又提到了"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
两个玉儿自然是宝玉和黛玉了。"我们家那两个玉儿"似乎能看到贾母一脸宠溺的笑,那是身为祖母对两个孙辈的疼爱。对宝玉是真疼,嫡亲的孙子,千辛万苦得来的宝贝疙瘩。对黛玉,有疼爱有怜悯。
黛玉和宝玉三天两头地闹别扭在大人们看来就是小孩子耍耍小性,一言不合闹个脾气而已,贾母更没有往男女私情上面想。因为这个时候宝玉的确还太小,离婚姻大事还有好几年的光景。
所以从亲疏关系上判断贾母属意宝黛结合有点偏颇了。
3
宝钗和黛玉都是客居贾府的女孩,一个是王夫人姐姐的女儿,一个是王夫人老公妹妹的女儿,王夫人和宝钗的关系肯定更近。但对贾母而言,宝钗就是一个亲戚,而黛玉则是自己家人。
如果非要在黛玉和宝钗之间选一个当儿媳妇,王夫人一定会选宝钗,从家族利益还是经济事务上,宝钗都优于黛玉,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宝玉喜欢谁并不重要。
即使黛玉和宝钗的情况掉换,宝钗成了孤女,王夫人也有很大的可能会选宝钗,因为这是她姐姐的女儿,因为姐妹情深。而对黛玉就没有什么情份了。
贾母很疼爱唯一的女儿贾敏,对这个早逝女儿遗留的女孩自然爱屋及乌。黛玉长得美,有文采,性格上和贾母也有相像的地方,所以获得贾母特别的疼爱一点也不奇怪。而且此时贾府也没有嫡亲的孙女。
虽然贾母很是疼爱两个玉,但让自己的嫡孙娶一个病秧子,从而给外孙女一个归宿,永远留在自己家里,我还是报以怀疑的态度的。
在那个讲求嫡庶的年代,林黛玉的身体状况很可能会影响子嗣,贾母未必疼爱外孙女到忽略家族传统的地步。
所以,贾母不属意宝黛结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