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vs“零风险”


前两天听樊登老师讲他写的一本书《低成本创业》主要创业的低成本,从四个点展开分析。


首先,找到自己想要做的,足够大足够好的真实问题。

第二,要有一个别人学不会的秘密武器。如:海底捞,优衣库。

第三,构建反脆弱结构,有限成本,无限收益。反之则是有限收益,无限成本。

第四,指数级增长,遵循幂次法则。客户带来新客户。


几乎无一例外,每个老师都会说,一定要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所遇到的困境遇。

信不信一件事,和能不能做好这件事,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信心和成功是成正比的。

其实这背后隐秘的心理机制是——我们要能够接受生活当中的美好。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反观我自己,我知道自己是足够悲观的。这种凡事总忘最坏处去想的思考逻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根深蒂固了,细思极恐。


换句话说,我是不太相信美好的事情发生在我的生活中的,情绪上自己一直在走平缓下坡路,生活上也只能是如此。眼睁睁看自己挣扎着沉沦。这种感觉有些让人绝望。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点无可厚非,可是从某种角度来看,我是在回避可能的风险,同时也是在可能的获益。


低成本≠零成本


低成本,是指可控的或者完全可控的风险成本。而零成本呢,干脆就是原地踏步,就没有开始。


如果概念不清晰,那么明明是“低风险”,却理解成“零风险”,那结局一定很惨。


一头驴,在一边是草,一边是水,但是,它在中间,左右犹豫着到底先去哪边之间,被自己活活饿死了。


驴,是被自己蠢死的。


它的成本无限大,高昂无比。


还是做一头苍蝇吧,先咣咣咣一顿乱撞,总有出口静静的呆在必经之路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