夲人从事煤炭行业有44年,从70年代的煤矿,一直做到2022年的煤矿。看到了煤矿的艰难岁月,和辉煌年代。随着产业政策的变更调整,越来越多的煤矿难以生存。
一,煤矿面临的困境
①煤矿行业面临老龄化,采掘、机电、从业人员紧缺难招。
因为煤矿属高危行业,现从业人员大部分在50~60岁,采掘施工人员老的老,年轻的少有选择煤矿。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原来以煤矿技术学校的中专生毕业生为主力军,是80年代到2010年煤矿行业的技术中坚力量。福建乡镇矿,县办矿,省矿务局都是以福建煤炭工业学校的应届生充实煤矿工作。现在煤矿工程技术人员老化,出现断层,也包括采掘工作面的施工人员,都是青黄不接。导致从业人员日益减少,相关技术备用人才面临脱钩,后续无人。加上监管部门的认证,持证上岗要求,办煤矿门槛的提高。产生了假证,假文凭风行。给煤矿正常经营带来困难。
②煤矿面临检查监管部门的压力增大。
随着国家对煤矿管理力度的加大,产业政策的不断变化调整,要求煤矿质量标准一年一提升,煤矿管理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对煤矿相关负责人列入刑法判决。对于从事煤矿安全的管理人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有些煤矿的生产寸步难行。
北方煤矿和南方煤矿的一刀切,高瓦斯矿和低瓦斯矿一刀切。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一视同仁。由于煤层赋存的地质条件不同,煤层厚度上的差异,按井型规定的采掘工作面的数量达不到生产量,所以就出现了阳光工作面,和暗工作面。甚至出现了下井人数要求,为了规避洞口监控探头,有了另外一条进入井下的巷道。也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麻烦。
③煤矿的成本在逐步增加
煤矿主管部门的层层加码,红头文件满天飞。各种行业要求在增加。
以前的煤矿只要出煤就可以了,可以说以前煤矿考核都是百万吨死亡率来考核的。伤亡事故是按;一人县级处理,二人市级处里,3人以上含三人省级处理。当年煤矿煤矿生产是用鲜血换来的,也不为过,而现在的煤矿必须保证安全,才能生产。奉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样,煤矿工人各种福利待遇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发放,煤矿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淘汰落后的产能机械,减少煤矿工人的体力劳动,而井下工人的作业环境,必须符合国家各种规定,从而给予煤矿从业者创造良好的工作与休息环境,导致煤矿持有者相比之前支出增加很多。(成夲增加)。
二,煤矿的现行优势
①:煤矿市场供渠道减少
煤矿的数量减少,造成煤炭原煤供应紧张。
2015~2018连续三四年的煤矿关闭高潮。全国关闭了上仟家煤矿,三明地区;永安,大田,明溪,宁化,将乐,清流关闭多家煤矿,甚至有一定规模矿井也难逃关闭的厄运。流传:“关你沒商量,感谢政府关闭"的口头禅。
从2018年代含9万吨井型以下的全部矿井关闭。大量煤矿退出市场。煤炭价格从3~600元/吨,一下跃上了千元/吨。而且还供不应求。
②,煤矿工资成本没有提高。提高很少。
煤矿工人的普遍工资依然保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和生产很少,在煤矿能赚到大钱的,除了个别的高管和安全生产管理者,位于基层的工人又有多少人达到小康水准力,甚至有人煤矿劳动力薪资可以用廉价来形容也不为过。
煤矿高工资的除了高层管理员和工程队队长外,其他人员和以前基本差不多。
将乐县剩下一家生产矿井安兴煤矿,二家建设矿井分别为文曲矿,井型15万吨,和石门溪煤矿30万吨井型。在煤矿行业政策的高压力,以及资源条件限制,加上业主的管理素质,将乐县煤矿自2002.6改制以来,转为私营煤矿叫安兴煤业有限公司,到2025.1月安信煤矿自行关闭,己解散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