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在书中写到:“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有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为超凡。”
而后,这个一万小时定律被广泛传播开来。然而,真相是,从来不存在一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来龙去脉,且从诺贝尔得奖者西蒙说起。西蒙发表了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比较论文。在这篇论文中,西蒙首次提出了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后来,一位移民美国的瑞典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学习西蒙的论文十年定律,并且开始往专业技能领域习得积累研究样本。
1993年,艾利克森发表论文。阐释了一个音乐学院三组学生的研究结果。这个实验如下:
把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是学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第二组只被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第三组学生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被认为永远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准,他们将来的目标只能是一名公立学校的音乐老师……
实际上,到20岁的时候。这些卓越的演奏家已经练习了一万小时。与这些卓越者相比,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练习的时间是8000小时,而那些未来的音乐教师练习的时间只有4000小时。这个就是一万小时定律的实验。
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就是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就是引用这个实验而来的。但是事实上,这个实验的研究者艾利克森的研究报告强调的只是刻意练习而已,而非一万小时这个魔术数字。心理科学史上从来不存在一个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
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万小时的最低阈值。比如,成为一名卓越的木匠人就远远超过了一万小时。而互联网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习得则不需要一万个小时。
成功与练习的时间不完全呈相关性。如果只是一味机械性地花时间,只为时间上到达那么一万小时便是一个严重性误导性质的错误。
秋叶PPT创始人秋叶大叔说,“进行高效学习,需要好的方法,坚持刻意练习,保证足够的强度,加上有效的教练为学习提供反馈。”
想要达到一个阶段性的成功,则需要在时间积累的过程中,刻意练习。练习时,更是需要采取阶段性进步,随时根据达成的进度来调整对应的策略,然后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练习。注意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技巧性练习。一万小时并没有实际用处,但是通过刻意练习,在阶段进步基础上的时间积累才是有效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