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叮咚”银行的扣款短信在我点完支付按钮的下一秒就发到手机上了。再下一秒,原本提示需要支付才能听讲的页面可以顺利进入了。新一节的线上课又被我收入囊中。这一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接下去的情节就变得很戏剧化了。
课程的前10%—20%我会报以最大的热情去听,去学习。渐渐地,兴趣减退,学习频率降低。接着又发现了新的更有兴趣的课程,原来的课程逐渐被遗忘。
大致盘算了一下过去这一年买的线上课程如下:
写作课若干
摄影课若干
育儿课若干
健身课若干
英语课若干
还有书法课、理财课、烹饪课等等。
每次购买完线上课程立马感觉自己棒棒哒,与课程有关的能力提升了一个档次。但实际上呢?
写作能力依然停留在每周只能憋出一篇阅读量只有几十的文章,一到周四周五就焦虑的不能自己。
摄影水平还是处于靠天吃饭,拍出觉得不错的照片算运气的程度。
至于健身嘛,肚子上的肥肉丝毫没有要离我而去的意思。英语更是两眼一抹黑,除了“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之外不能说利索更多的句子了。
我终于知道我是如何丢了我的20支TF的口红的。
02
尽管如此,我仍然热衷于发掘和购买这些线上课程,一如曾经热衷于买书一般。
以前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现在是“买课如山倒,听课如抽丝”。
更糟糕的是我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收藏党”。在微博和微信收藏夹的犄角旮旯里,不知道有多少随手存下来却从没完整看完过的信息在默默侵占着内存。
有时候心血来潮整理收藏夹,会发现很多还没来得及看就已经被原作者删除的帖子,而我也早已忘了曾经收藏的是什么了。
“收藏过即看过”这句话怕是对我最好的写照。“存着等下次有时间的时候看”是我每次点“收藏”按钮时最真实的心理活动。
03
我知道,像我这样的人一定不在少数。
我也知道,我们是一群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不然我们不会有内在驱动力去主动学习。光这一点就胜过那些整日端着手机,沉迷游戏,不知道未来会走向哪里的不思进取者了。
但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同样有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畏难,二是贪心。
04
大致回顾一下我在学习线上课程时的经历就会发现,起初阶段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渐渐地,在学习和作业的过程中兴趣减弱,畏难情绪升起,人不由自主地想回到原先熟悉和胜任的生活轨迹中去。
加之线上课没有鞭策和惩罚措施,学习动力丧失,很快这个课程就被闲置了。心里还会偷偷给自己找借口:最近太忙了,等下次有时间了再听。殊不知,这时间再也不会有了。
贪心就更常见了。如今网上课程千千万,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像我这样兴趣广泛的人看看这个也想学,看看那个也有兴趣。一冲动,一时间好几门课同时开课。
总觉得自己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多线程学习没有问题。却忽略了学好一门课除了听老师讲授之外还需要付出更多练习时间,把别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
同时学好多门课,疲于应付各课作业,还得兼顾日常生活和工作。大部分课可以说是草草完成了事。这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05
所以,我们究竟要怎样对待现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线上课呢?下面3条是用20支TF口红换来的教训,与君共勉。
1)不同时报两门以上的课程。排除掉日常工作、消遣以及陪伴家人的时间,真正能用来学习的时间最多只能高质量的完成两套线上课程。
或许你会说你的学习效率高,能够很快听完课完成作业。但是我觉得,思考以及输出是比完成作业更重要的事。如果只是单纯听完课交完作业就算学会了的话,恕我无法苟同。
2)理性看待课程说明和课程广告,慎重选择课程主讲人。
现在线上课程五花八门,而讲师水平也良莠不齐。并不是每一个拥有丰富知识的人都能把他们头脑里的知识清楚地表达出来的。
我也碰到过很多课程说明里形容得天花乱坠,实际内容全是水分的课程。所以,请慎重选择每一节线上课程,尽量选择一些开了很多期且好评率较高的课。这样,你选到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的课程的概率会更大一些,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3)在平常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看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请一定一定耐下心来在当时当刻读完,而不是随手保存到收藏夹里就当读过了。
无论是哪个平台的收藏夹请记得定期整理,归类。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实践,这样别人的知识才会变成你自己的。
我已经丢了好几十支口红了,你们可别再丢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