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先生说:"小说这东西,无论由谁来讲、怎么来讲,无疑都是一种兼容广纳的表现形态。甚至可以说,这种兼容广纳的特性就是小说朴素而伟大的能量源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说法让我在内心对小说有了一个定义。从前认为读小说是非常消遣的事情,所以读起来经常非常的快,好像只想去看看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如何的。我想这是自己的无知所产生的感觉,从不曾想小说的力量如此强大,即使它在某些我人生的特殊时期疗愈了我,我也浑然不知。无知的人无感这或许就是说我这样的人。
村上春树用一本书来阐述他的工作,虽然是误打误撞闯入这个小说家的领域,却非常幸运的找到自己如此钟爱的事业。每天雷打不动的写十张400字的文字然后跑步一个小时,因为他说“所谓活着,多数情况下是漫长得令人厌恶的持久战。不想坚持不懈地向前推进肉体,仅仅打算积极地维持意志或灵魂的强韧,那么依我所见,这在现实层面几乎毫无可能。人生可不会那样姑息宽纵。一个人的倾向如果偏往某一方,迟早会受到来自另一方的报复(或者说反弹)。向一方倾斜的天平必然会往回摆动。肉体与精神的力量就像车子的双轮。它们在维持平衡的状态下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产生最正确的方向和最有效的力量。”在他看来如此稀疏平常的事情,对于每一个普通人并不那么容易做到。即使我对瑜伽如此爱,对瑜伽所产生的身体层面和心灵层面的益处如此了如指掌,仍然不能使我每天去坚持完成。或许在我的脑海中并没有村上春树先生对于跑步的理解“这对我的人生而言,是无论如何非做不可的事”。或许我从来没有认为这是我人生非做不可的事情,所以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般的懒散对待。写作和运动这两件在村上先生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两件事,这或许就是灵魂与身体都在路上的真实感觉。身体的强健或许使他没有年龄和空间的限制,即使在五十岁的时候仍然可以写只有十五岁的《海边的卡夫卡》这样的故事。
他认为作家只是一个记录者,每一部作品的发展都是由小说中的每一位角色在推进,我想这种状态应该是一个职业作家的状态吧。做学生的时候,虽然没有好好的学习课本知识,却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和英文原著。这样海量的积累,让村上先生的大脑档案库里资料丰富,想要写一本小说时并不需要苦思冥想一个角色,比较容易就可以搭建一个故事的角色和场景。我想作为普通人如果想要写出比较好的流畅的文字,还是需要不断的往自己的大脑里面输入资料。而且他说“通过涉猎各种类型的书,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自然而然地“相对化”了,这对于十多岁的我也有重大的意义。就是说书中描写的种种感情,差不多都感同身受地体验了一番,在想象中自由的穿梭于时间和空间之间,目睹了种种奇妙的风景,让种种语言穿过自己的身材。因此,我的视点多少变成了复合型,并不单单立足于此刻的地点凝望世界,还能从稍稍离开一些的地方,相对客观地看看正在凝望世界的自己的模样。”因为看了足够多的书,让他可以跳出原本固有的思维,站在更高的领域用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让他的作品自成风格。
村上先生非常的谦虚,我想这可能是日本人的整体性格。他在书中也批判日本教育体制的僵化、以及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整个社会唯利是图的状态,和现在的中国如此相像。但不管社会如何的变化,村上先生仍然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写作,他说“因为写小说(或者故事)是需要用低速挡缓慢前行,去耐心推进的作业。我的真实感受是比步行或许要快那么一点,但比骑自行车慢,大致是这样的速度。”看了这本书让我喜欢上村上先生。我喜欢他始终保持自己的清醒,不管外界如何评判仍然我行我素的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从三十出头入行到现在六十多岁,三十多年从未间断过写作与跑步,保持灵魂与身体的同步。这或许给了我一个答案,想要保持自己的清醒和思维的不断升级,不仅仅需要大量的阅读输入还需要强健的身体支持。虽然在学生时期没有好好的进行海量阅读,但是从现在开始也并不晚。人生对于我来说虽然过了差不多一半,但是想要在路上,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