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经济学》
生活是有取舍的,这就是经济学。
获得1992年诺贝尔奖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写道:“经济是充分利用生活的艺术。”
经济学始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每个人尽可能使自己的境况变得更好。用专业术语讲则是追求个人效用(有点类似于“幸福”的概念,只是范围更宽泛些)最大化。
有一个棘手的政策问题:虽然我们生活舒适,但将我们的偏好强加到发展中国家的人们身上是否公平?经济学家认为这不公平,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这么做。这才是更根本的问题:我们将自己的偏好强加于那些生活与我们有巨大差异的人们身上,显然是错误地运用了经济学。
关于个人偏好,还有一个重要之处:效用最大化与自私行为的概念是不同的。
1999年,《纽约时报》报道了奥莎拉•麦卡迪(Oseola McCarty)的讣告,她在密西西比的哈提斯堡做了一辈子女工,享年91岁。她在一个简陋的小屋里独自度过了一生,家里仅有一台只能收到一个频道的电视机。让人们感到意外的是,麦卡迪女士并不穷,事实上,在她逝世前的4年里,她陆续向南密西西比大学捐献了15万美元,将其作为贫穷学生的奖学金,但是她从来没有在这所大学里上过学。
记住,效用最大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生活是复杂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任何时候,我们有诸多事情可以做。实际上,我们所作的任何决定都包含某种杈衡。我们可能在现在的效用和未来的效用之间进行杈衡。
经济学家会说:“在给定的、我们可以支配的资源约束下,我们会努力地使效用最大化。”我父亲会说:“我们尽量使收入发挥最大作用。”
成本的概念远比我们支出的现金涵盖更多。真正的成本是你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它不仅仅是指金钱。
约翰•肯尼迪的名言:“生活是不公平的。”资本主义在某些重要方面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好的体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