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惠惠是个准新娘,再过两个月就要举办婚礼了,可是她脸上一点也看不出新婚的期盼和幸福感,相反非常焦虑。
她已经和未婚夫同居3年了,两个人从过去如胶似漆的状态变成现在特别平淡。惠惠觉得现在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她说已经感觉不到他的爱。
但是妈妈告诉她,结婚过日子,就是平淡的生活,爱情久了就转化成亲情,感觉不到爱也是正常的。
2
惠惠常常怀念过去,未婚夫那时候每天变着花样讨她开心。早上刚分开,他就发信息说想她了。她不爱吃单位食堂饭菜,男友经常早起给准备中午的爱心便当。他隔三差五就送她鲜花,理由也是千奇百怪:今天是我们认识第185天,庆祝一下送花;今天你来大姨妈,怕你不开心回家打我,送花;今天本人心情好,送花。
那时候的他,体贴又有情趣。有一次,惠惠看到一张照片,随口说想去海边。第二天,他就快递给她两张周末去三亚的飞机票。
再看看现在的他,惠惠都觉得变了个人。每天早上他睡到最后一刻起床,上班不迟到就不错了,哪里还有时间给惠惠准备便当?家里做饭做卫生的人变成了惠惠,因为他忙。鲜花礼物惊喜,一概没有了,今年的情人节,他说外面人多不去凑热闹,可是,在家过,也就是过了一个和平时无异的礼拜二。
现在的他们俩,就像一对结婚多年的老夫妻一样,生活按部就班地过。
惠惠很不甘心,这样的一辈子有什么意思?当年是谁说的,永远爱她疼她,让她开心?现在还没结婚,已经让她如此不开心!
男友也觉得很无辜:我怎么就不爱你不疼你了?我这么忙,不也是为了我们的将来吗?要攒钱买房买车养孩子,哪里能整天把钱花在送惊喜上!几朵玫瑰一点礼物,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有多大意义?
3
他们让我想到了阿伦森效应,其实很多“他变了”、“他不像过去那样爱我了”的状况,都适用这个效应。
阿伦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的态度,在持续的奖励增加时会比较积极,而面对奖励减少的时候,会比较消极。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状态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这个效应最著名的案例是: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一个老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我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位老人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惠惠就像这些孩子们,在男友变着花样讨她开心的时候,能感觉到强烈的爱。在男友激情逐渐冷却,不再持续表达爱和热情的时候,她觉得“真没意思”。
4
所以惠惠的未婚夫,要让对方感觉到爱,让她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还有意思”,就要避免自己的表现“高开低走”,不要一开始猛烈追求,爱情着陆之后就疏于经营,给恋人强烈的心理落差。
两个人在恋爱初期,总是尽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褪去,人更多地展现出真实的自己。
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失望,因为人的心里对另一半,有一个预期,而这个预期,多是定格在两个人最美好的时刻。
比如,惠惠的未婚夫过去给过她那么多的感动和惊喜,她希望他会永远这样对自己,这是惠惠心里的预期。但现在,未婚夫的表现和从前比差太多,惠惠当然感觉他对自己的爱越来越少了。
感情的维系,不仅仅是最初的热情,更要保证漫长岁月里的调剂。人在爱的各个阶段表现方式当然是有不同,但两个人,爱的起初越热烈,相处就要更用心。
爱经不起太大的反差。因为她知道你过去有多好,所以了解你现在有多漫不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