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不惑之旅》临近尾声了。这是一部中年人的剧,剧中的马列文四十多岁,是个书商,是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住着很大的别墅,又博览群书,是个不折不扣地文化人。他的实体书店一直亏损,但他却一直坚持要开下去,不顾股东反对,认为实体书店才是可以沉下心来享受阅读乐趣的一方净土,说这是他的底线。可以说这是他的情怀,也可以说这是他的霸气,更多的是留给自己心底仅存的对知识的傲慢。
马列文是一个闯荡过商场,经历过婚姻,被生活磨练成的人。饱读诗书,经常引经据典,分析问题头头是道。简单被父母逼婚时,是想反抗的,就如她给冯春生说的:“你追求卓越生活时扔下我,放弃生活时又拽上我,我凭什么是你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呢?”但面对八年的感情,父母的逼婚,思想有点摇摆,也准备伸手接过父母给的回家与冯春生结婚的车票,是马列文及时呼叫要去医院,制止了她的冲动。后来简单被学校劝退,也是马列文这句:“你当时是为了姿态好看,放弃了自己的既得利益,现在呢,又摆出一副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姿态离开学校,你只有真正的留下来,把这件事情处理好,才真正的有意义,你明白吗?不是逃避现实,解决问题才有意义。”
看着这样的马列文,杀伐决断成功人士印象立马生成。但生活是一点点大小事生出来的活,从播出的剧情中,我们看到了这个男人生活️中的犹豫不定,优柔寡断,对待爱情时的模棱两可,患得患失的心态。他的杀伐决断是内心深处最自然的声音,是指导他人时旁观者清醒的判断,“不是逃避现实,解决问题才有意义。”是不惑的认知,是自己一直想做又不敢面对的现实。
马列文处理和简单(现任)的关系
简单是去马列文家当家庭教师,认识了这个脾气暴躁,不尊重他人的马列文,从开始互怼到异国小木屋彻夜长谈,思想的共鸣,文学的爱好,使他们互生情愫,成为彼此的心灵伴侣。简单的简单直接,淳朴善良,也是治愈马列文杂乱不堪生活的良药。但回国后马列文不能平衡自己和前妻,岳父,爱慕者之间的关系,只能对简单若即若离。他解决不了与前妻王忆如的关系,又不能正确处理暧昧对象林婉柔的关系,不能反抗前岳父的期望,不敢告诉女儿自己已经离婚的事实。面对简单的真情,又走不出自己的困境。患得患失的他放不下简单,一次次帮她解决问题,帮她介绍人脉,让她渡过难关。精神上他需要简单,现实中他又不能面对现状,始终不能给她一个交待。
马列文处理和林婉柔(合作伙伴)的关系
林婉柔是他大学同学,也是合伙人,是一直爱他的,在事业上对他帮助很大,公司大多业务也是林婉柔亲自打理。工作中是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生活上也是对他照顾有加。他是不爱林婉柔的,从大学到现在。但他却一直不拒绝林婉柔在工作,生活中对他的帮助。模棱两可的态度,让林婉柔抱有幻想,觉得再努力一点,可能两个人就会永远在一起。公司用人,家里的保姆,司机,都是林婉柔招聘的,他的一举一动,秘书,司机,保姆全都汇报给了林婉柔。被赤裸裸的控制,让他很有压迫感。他知道林婉柔的爱慕,反感她的控制,但却一直不点破,有意无意之间默许着这种关系。他很清楚林婉柔盼着他离婚,他早已离婚这个事实,他却对所有人保密,只当做秘密说给了简单。
马列文处理和王忆如(前妻)的关系
对这个前妻,当时肯定是爱的,也许还爱的有些卑微。王忆如是一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女子,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她,有着优雅气质,有众多追求者。她是把自己当中心,把情爱当全部的女人。她要爱人给她仪式感,给她更多的陪伴,要你侬我侬的爱情。在得不到创业初期马列文的回应时,出轨又后悔了。得了狂躁症的她,故意不记得曾经的出轨,把责任都归咎给马列文对她的关注和爱不够。成了马列文难以言状的责任和担当。对这个没有婚姻羁绊的人,他是既拿不起,又放不下。
马列文和王校长(前岳父)
校长是他前岳父,也是他的恩师,在他创业初期给开他很大的帮助。对这个恩师,他有报恩心态,也有校长对他的道德绑架。对恩师病榻前要他承诺永远照顾好自己女儿的嘱托,虽不情愿,也无力拒绝,还准备给前妻办一场结婚纪念日宴会。
正如简单在自白中所说:“马列文只是一个反抗的理论家。”对命运的安排,他内心是有意识要反抗的,但混迹社会商圈这些年,他又会在乎别人的看法:“人都是在别人的目光中生活,人无法认识自己,必须要依靠别人的评价才能认识他自己,因为人不能孤独地生活,必须要同他人一起生活,所以人的一生其实都是活在别人的评价当中”。但他又不甘心就这么被他人捆绑,“这种评价对他人来说就是一种捆绑,有些人能够挣脱这种捆绑,有些人就不能。”
他想过反抗,想过挣脱。在简单左右摇摆时他的所说所做,其实也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他知道遇到问题不能逃避,要解决问题,但劝别人容易,劝自己太难。内心深处的马列文又是困惑的,对简单,对林婉柔,对王忆如,对恩师,他既做不到快刀斩乱麻,也理不清自己到底想怎么样。不敢面对,不能面对,只好一拖再拖,一直逃避。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人必须先认识他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生命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
“人是在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生命本质,并决定自己的生命本质。”不惑的马列文,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困惑的马列文被固执的思维捆绑,被他人的评价捆绑。
或许惑与不惑,也是真真假假交织在一起,中年男人的选择其实就是利益的权衡,社会地位的权衡吧。
用最后这段对白结束此文,愿我们都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简单:“一个人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期待的捆绑,成为真正的自己”
马列文:“人这一生其实都生活在别人的评价当中,只有为自己活着,才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