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么就失去了幸福感?
是非
最近被一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着生活》刷屏了。偶翻到六年前我写的这篇文章,时止今日,我依旧是这么想的,拥有平凡的欲望,知足者,常乐~
我们怎么就失去了幸福感?
是非
逼近中年,才发现,我们的幸福总是寄托在别人身上,我们通过关怀,通过照顾,通过牵挂别人而感觉自己存在的重要,我们因重要而欣慰,因欣慰而幸福着。
回望许多年来的日子,也就是这些年,不曾关注自己,不关注自己总是幸福的。
这一年的秋天来得稍显太早,裙装直接换上了夹衣长裤了,但这个秋天却计划良多,安排别人,体验因安排而生就的快乐,尽管不穷,但绝不富裕,就在这个精打细算的过程里,我们体味的幸福,与暴涨的房价无关,因我们已经拥有了;与限价购车无关,因我们已经有车了,我们不在管制范围内,所以我们要幸福。
听说通州的房子从二万五一平方米直接降了六千,买了他二万五房子的业主不干,要求退房,闹事,有必要么?拿着工薪狂贷款买高价房的人,不回家闭门思过吗?你凭什么要用这样的高档消费掳夺着自己的幸福?
记得当初第一次买房,也是规划在自己收入范围内的,房价不能高过五千,因为当时自己的工资不过万,又过了些年,买房,房价超一万的绝不买,不是工资问题,是学着要踏实,不是富人,就不要随便显摆不是自己的幸福感,动则二三万一平米的,那该是多么有钱的人才敢炫出来的财富资本呀。
所以随它房价起伏,我只安然于小房小户,最终我也算以一万一平米的承受范围里,完成了我小房对大房的过渡,也算侥幸逃开了这样的城市管制般的生活,因此没有理由不幸福呀。
大多数人都在管制范围内,可是当下月薪五千的,直截了当要那房价超过二万的房子,才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就盯着宝马小车不放,管制本身并没有太大罪过,可是买过二万以上房子的人们,从此用什么来还原我们原有的幸福?
记得我们的父辈,那时候讲究几条腿,即是新房里要有柜子桌子,床什么的,一块手表就是奢侈品,或是几个热水瓶,二个铺盖,一个证,二个年轻人就可搬到一块儿算结婚了,这样生儿育女过了一辈子,谈及其中的苦,还是幸福,因为幸福不是获得了多少而是彼此的付出,他们共同付出养育了子女,而后呢,通过毕生努力,而拥有了拆迁房或是其它劳动补偿,为儿女提供了基础,也或是为自己的晚年创造了条件,他们这浅显的幸福,溢于言表;而乡下老人过了六十,他们依赖于子女,给孩子看孙子,住自己的屋,看自己的几亩良田,知足得很,他们也深层次地体味着传承的幸福。
生活在都市男女,每天在别人的映照下生活,谁的工资高,谁的房子大,甚至于谁住在了京城郊区,谁又住在了繁华地带,一样都让人心神不宁,还有不良媒体人无端曝光各类资源集中化,那些不用太多努力便拥有财富的人让人害眼病,害心病,最后的幸福单薄得如同这个秋天的染红枫叶,索索发抖,摇摇欲坠。
自从有了微博之后的网络生活,信息量扩大了百倍,不经过滤,不经筛选,都放大几倍地呈现在电脑面前,都在喊着要真相,有浑水摸鱼的,有危言耸听的,信息变得有些尖锐, 当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时候,生活其实是混乱的,我们缺乏安静下来的心,浮燥得让人象是得了心脏病,这个脏器总是无时不在提醒我们,真实的自己是需要休息的。
我们休息吧,和孩子笑闹,和母亲聊古,用仅有的钱换辆车,用不多的收入给兄弟寄点家用,用更多的时间给工作,让经济更合理一些支配起来,我们不该因为生活越好,而痛苦越多吧。幸福这个词在什么时候也成了高档消费,成了不可多得的奢侈品,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是一代人生活沦陷的开始。
201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