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的结果上看,父母之所以要教育孩子,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对孩子施加的影响"有效"。我们必须清楚,有效首先建立在“无痛”的基础上。
那些控制、指责、唠叨、讲大道理、忽视、敷衍、包办替代…..所有这些教育方式都是"有痛"的,它们都会带给孩子伤害感,它们会让孩子感受到不被理解、不被尊重、不被接纳、不被爱…
在这样的氛围中,指望父母说话孩子愿意听,几乎是不可能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逆反;哪里有伤害,哪里就有防御;哪里有包办,哪里就有懒虫。当父母抱怨自己付出全部收获的却是小白眼狼时,当父母捶胸顿足埋怨孩子冷漠无情时,需要问问自己,自己的教育方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家庭教育的问题,从来都是一个原则:孩子"有病",父母"吃药"。一个人格不完善的父母,肯定无法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一个人人格的完善程度越高,其内心力量越强,对自己的自我掌控感越高,情绪管理能力越强,越自律,自我效能实现的越充分——这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科学的内部规律,而成绩只是孩子综合素质的现实体现。
如何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孩子?如何不再费力不讨好?答案就在于完善家长自身的人格,提升认知,以"正确的"方式养育孩子上。你知道什么是错的,就知道什么是对的。当你对孩子施加的影响你自己能够亲身感受时,你就理解了孩子,实现了和孩子的同频,从而,也就可以对孩子施加"正向而积极的"引导——但这个结果,靠打骂、修理、教训、控制…是注定会失败的。
节选自今日青云计划获奖文章《我与孩子相爱相杀:正确的教育我怎么就get不到》
莒县三小2018.1.8车荣杰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