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主题来自得到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有稀缺就有选择,有选择必有标准,必有歧视,那么区别对待就不可避免。上一篇我们更是分享了歧视的合理性问题并看到了反歧视的后果,这篇来解释成本的概念,也就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采石场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他开了一家采石场,专门采石头。某一天我们去采石场玩,发现他在采石场旁边买了一块空地,这块空地上面有鱼塘,还有一个小树林。后来我们问他,你买这块地是要卖鱼呢,还是拿来开发房地产?
他说:“我既不打算卖鱼,也不打算开发房地产,买这块地只是为了让它空着。”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买地要空着呢?其实他知道,他做的生意是采石,旁边有这块地空着,始终会吸引一些地产开发商。如果地产开发商把这块地买过去,修建住宅,居民住进去了,肯定会抱怨采石场发出的噪声,这时候就会对他的采石场生意造成影响。
这个故事就引出了采石场的成本问题,这块土地也是成本。
企业家是资源配置的中间人
一位女同学对于她的朋友在北京买了一块地又不用,并且北京的房价很高很是不解,他买这块地,表面上看是他付的钱,但实际上,他之所以愿意付这个钱,是因为他深信有人会替他付这个钱,那就是买石头的人。再进一步想,买石头的人无端端就买石头吗?不是的,他买石头可能要修建博物馆呢?因为他相信有人呢会愿意掏钱去参观博物馆。
所以,一层一层推导下去,你会发现,我们看得见的,是我朋友掏出真金白银买这块地,看不见的,是最终由消费者愿意为石头买单。那样实际上,最终其实是消费者买了这块地。
我的朋友不过是一个中间人。他已经付出了成本,最后是否能收回成本,那么要看消费者如何去消费了。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这块地有两种竞争性的用途
- 拿来做采石场
- 拿来做居民区
采用哪一种用途能够获胜,则取决于这两种用途的使用者,谁的出价更高。枚举这个应用场景,那么就可以得出成本的概念。
一个资源,它有若干的选项,被选中的那个选项,它的成本是那些落选的选项当中,价值最高的那个。简单说,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成本概念看似简单,实则深不可测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概念,先知道什么是代价,然后是放弃的了代价。那么你放弃了的东西正因为没有实现,你得靠想象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的价值。这个想象空间吸引了好多的经济学家,在成本的概念上面下课大功夫。他们包括了:
- 弗兰克·奈特
- 罗纳德·科斯
- 阿尔钦
- 詹姆斯·布坎南
- 戈登·图洛克
这些经济学家,他们充分挖掘了这种想象空间,把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扩宽到前所未有的领域。正是这些前人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才能让我们慢慢体会到经济学中成本的要义和想象空间。致敬那些为经济学做出贡献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