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中常常会碰到两种状况,一种是产品同质化严重,我的的产品和别人的产品竞争起来优势没那么大, 第二种是产品有优势,但消费者好像感觉不到它。
解决这个问题的常见思路是直接告诉消费者答案,你可以直接描述产品。
除此之外之外,还有什么新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么?这就是梯子理论。
所谓梯子理论,指的的是从产品到用户,同一个产品的属性可以用四种方式影响客户的感知。
梯子理论的第一层是产品属性,即为你的产品到底有什么属性,什么功能卖点?它描述的是一件事物直接带来的结果。
第二层是利益,就是产品的这个功能可以给用户带来什么利益?
第三层是心理利益,即这个产品利益可以帮消费者达成什么目标?它反应的是消费者内心想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第四层,是用户的价值观,即消费者心里觉得什么更加重要,我为什么要在乎这个利益?
这四个层级对应不同的文案制作思路,从表面到深层逐层递进,每一个层级都可以得到一个文案的创作方向。
了解了这个工具,那么如何去使用它呢?这里面一般包含两个大的问题:
问题一,如何根据产品属性画出梯子图?
问题二,如何根据梯子理论制定合适的文案?
梯子理论的本质,是实现产品和用户的匹配,实现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得链接,从产品最初被加工出来,到最终找到用户在乎得事情,这之间有很长一段路。
你的产品有什么,这是你的事情,消费者关心的是:你说的跟我有什么关系?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前者与后者之间有巨大得鸿沟,要想弥补这一部分差距,建立消费者和营销者之间的联系,就需要用到梯子理论。
你的产品有什么,对应梯子理论的第一层——产品属性。
我在乎什么?为什么在乎?对应理论的第四层——价值观。
在产品属性与价值之间,是利益与心理利益两个层级,从上到下,层级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不断深挖,从因到果,连续问为什么?比如,是因为产品有某种属性功能,所以它可以带来某种结果,带来某种利益。
那么消费者为什么想有这个利益呢?是因为有这个利益,消费者心理会产生某种感受。
那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利益呢?是因为消费者有一种价值观,他想有XX的生活与价值信念。
这些层级组合起来就像是一把梯子,每一个层级就像台阶,把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大脑里。
看上去这个好像不难理解,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个理论呢?
是因为在传统营销里,普通人往往只关注了有什么what,忘记了为什么有why。
如果营销只有what没有why,就缺少了告诉消费者购买的原因,没有给他们购买的理由,那么,消费者在做决策得时候心里就会产生类似疑问:市面同类产品那么多,为什么我只买你们这个产品呢?
如果没有what只有why,消费者就会觉得是单纯卖情怀,搞情感,缺少真实可感的东西,营销广告显得没有说服力,文案会变得假大空。
因此,这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给出了从做什么到为什么的逻辑体系,解答了消费者购买的原理。有了它,根据不同层级设置不同的营销文案,你才能有效跟消费者进行沟通对话。
也许你以为这就是梯子理论,那你可就错了,传统思路是找到了为什么这种深层次的原因,就根据它做营销就好了。
并非如此,梯子理论得正确使用方法,是在于他覆盖了不同的客户,每一个消费者在购买时的动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意的东西不一样。
而如何找到消费者在意得东西呢?那就是用户访谈,根据梯子理论做用户访谈,每一个层级都调查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比如调研客户说他喜欢好看好吃的蛋糕,这不仅仅是告诉你,你应该去做好看好吃属性的蛋糕,更进一步得,你就应该继续探究,为什么他们会在乎好吃好看呢?这个问题得答案就因人而异了,比如因为好看的蛋糕显得有面子这种回答,得到不同人的回答,你就能发现用户在乎得不同的利益。
那再进一步,你应该问,为什么你会在乎这个利益呢?你会发现消费者的回答还是不一样的,是因为以前没有满足,是因为别人都拥有我没有,等等之类的回答。
这些不同的回答,对应的不同的场景,对应不同的营销策略,找到消费者在乎得关键点和原因,找到消费者头脑中在乎的东西,而不仅仅只是你自己想到的东西,制作不同的广告创意去打动消费者。
如果你觉得梯子理论只有这一个作用,那你就又太小看它了。
解决了找营销思路之后,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我怎么去选择哪一个是更好的呢?梯子理论中的那一层更符合我的消费者胃口呢?
一般人说肯定是选越深层次的越好呀,用价值观创作文案,肯定比用属性创作文案要好呀。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
梯子理论的基本规律
从下往上,信息越来越靠近产品属性,简单易懂,更加容易找到真实可感的事物,更容易被验证,给人的感觉更加可信,更容易理解。但是它同时也有缺陷,就是越往上,给人的动机越不明显。
从上往下,信息越来越靠近用户,更加容易唤起心理动机,但它的缺陷是可信度会变低。
当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少了解到,属于新产品新概念时,营销应该重点关注在让别人理解产品,提供尽可能真实可感的证据增加可信度,文案营销应该偏向于梯子理论往上;
或者产品已经对消费者来说司空见惯,传递的是一个人人都认可,都想要去实现的价值观时,这时营销也应该侧重于往上走,告诉大家你有达成这个目标的好的解决方案,解决产品还没有完成的可信度(有什么产品可以证明你说的)和理解问题(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当产品本身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容易理解和相信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通过营销解决用户的动机问题,告诉大家为什么要去买,这时的营销应该往下走,侧重于价值观挖掘;
或者产品本身已经在市场上有成熟的竞争对手了,往往需要挖掘消费者的动机,改变他们的观念,从而选择新的产品。
一句话总结,就是产品缺乏信任,沿着梯子往上走,产品缺乏动机,沿着梯子往下走。
总结来说,梯子理论提供了产品营销的方向指导,在营销时,分析产品是需要解决消费者理解和信任得问题,还是选择动机的问题,如果是前者,就顺着梯子往上走,如果是后者,就顺着梯子往下走,根据产品的竞争阶段与市场的同质化程度进行突破,从产品属性到心理动机,建立全流程的通道。
tips:用梯子理论建立信任得好方法:尝试把梯子得第二层、第三层,即产品的利益与心理利益变成产品的定位点,把产品的属性变成定位的支撑或证据,有论点,有论据,营销说服的逻辑才说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