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知识点反对:“没有利用的价值,认识谁都没用!”

本文旨在用新知识点,告诉大家:骚年,“没有利用的价值,认识谁都没用!”这句话,对你不适用!

(本文是续,即下部分。前一篇文章用逻辑力分析进行了反对分析,文章链接:《(一)我反对:“没有利用价值,认识谁都没用”》。两篇文章结合阅读,效果更佳哟~~)

《没有利用的价值,认识谁都没用!》片段: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也许因为这句话,许多人总不忘到处留电话、要电话。曾几何时,不少人把要到别人电话或合影当成炫耀的资本。
不禁想起1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接触到某“大人物”,交流甚欢,蛮投缘的,相互留了电话。原以为这是很重要的人脉资源。不久,刚好遇到一困难,想到了这位“大人物”。于是,长长地发一条短信,没回!又打去一个电话,结果,听到二个字:没空!说实话,当时很有挫败感。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拒绝,以为和对方留了电话存了微信,彼此应该能帮忙,却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只有资源平等,才能互相帮助!

我反对(借图一用).png

涨知识:手段目的化

除了逻辑分析外,本文再教大家用一个新知识点来分析。

这个知识点来自《图解思考力》,生活中常见。

我们看书中的栗子:

小广多次因为汇报工作不到位被上司批评,所以他想学会如何正确地汇报工作。这时的目的和手段如下:

目的:学习并做好下一次的汇报工作。
手段:多看如何汇报工作的书籍。

小广为了做好下一次的月度工作汇报,于是买了大量的书籍研究怎么做工作汇报。除了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小广也抱着本书在看,就连同事聚餐都没空去参加。最后又到了月度工作汇报的时间,小广还是没能交出满意的答案。……不经意中,“做好工作汇报”这个目的被放在了一旁,反而把原本是一种手段的“多看如何汇报工作的书籍”作为了自己的目的。

——摘自《图解思考力》

1、手段与目的

做任何事,我们都有目的。只是很多时候,大家着眼在于“事情”本身,而忽略或者没有想过它背后的目的。

用这个书中知识点,来解读下《没有利用价值》里的手段和目的的话:

手段:
认识“大人物”。包括留电话、加微信、合影。

目的:
把要到别人电话或合影当成炫耀的资本;
以为和对方留了电话存了微信,彼此应该能帮忙。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更明白一些了吧?!

《没有利用价值》这篇文讲到的人群是那些以“炫耀”“求帮助”为目的的人。请问,你是这样的人吗?

至少,我认为,加我微信的小伙伴都不是这样的人!!你们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求帮助(比如,借钱)。——当然啦,主要是我还不够红,不是马云,自然大家也当不了炫耀的资本,哈哈。

爱读书、爱学习的小伙伴,都有一颗向上的心!之所以大家会和某位老师、大咖或知识网红合影、加微信,主要还是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希望能离这位老师、大咖或知识网红更近一些,激励自己,长成他们的样子。

去年,我第一次受帮主邀请到北京参加培训,那是第一次见到帮主真人,可激动。我也在茶歇时和帮主合影,最多发发朋友圈,主要是觉得自己离帮主更近了一步,特别开心。仅此而已。

这是一种正向的激励。

请认真思考下:你认识大咖的目的是什么呢?

靶心在哪里.png

2.2 预防“手段目的化“

正因为很多人忽略或者没有想过背后的目的,所以,往往陷入“手段目的化“的泥潭里。常见的是:为了减肥而减肥,为了读书而读书!

前面书中小广的栗子——读书为“做好工作汇报”,反而把原本是手段的“多看如何汇报工作的书籍”作为了自己的目的——就是这样的。它有个专门的称呼:手段目的化

要提醒下,“认识大咖”只是手段,不是你的目的!

快想想,你的目的是什么来着?

防止手段的目的化,在于要经常提醒自己目的是什么。埋首案牍的时候,不时将自己抽离出来确认一下“我现在手上进行的工作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发现方向错误时,就要及时调转工作方向了。而当你能经常确认自己的目标时,你可以留意一下是否还有其他手段,当下的手段是否是实现目标的最好方法?保持目标不变的同时,偶尔反思是否还有更有效率的手段。兼顾多种手段的运用,这样会使工作思路变得更加灵活。

——摘自《图解思考力》

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学到:

  • 1、时常提醒自己:目的是什么?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比如,我为什么要加这位大咖的微信?

  • 2、时常思考:做这件事能帮助我实现目的吗?
    比如,加大咖的微信,能实现我的目的吗?

  • 3、时常思考:除了这件事,我能做哪些事?是否还有其他更好、更有效的手段呢?
    比如,除了加微信,如果我能在每次听大咖的课后,都微信留下收获,是不是能和大咖更多的交集……?

除了认识大咖这件事外,很多人容易陷入读书与听课的泥潭。为了防止陷入泥潭,你也可适用上面的知识点哦。时常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 1、你为什么要读书或听课?
  • 2、读书或听课能实现前面的目的吗?
  • 3、除了读书和听课,还有哪些方法、哪些更好的方法,能实现你的目的?

读书与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正确地认识它,与它为友,乐在其中,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为了减肥而减肥.png

后记

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如今说:尽信文章,则不如无文章。尤其是“看起来好有道理的文章”!

愿大家都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