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春华)
“行行重行行,与君难别离”。行走在荔湾湖畔的百年路上,处处可见门前细竹,我想这西关大户人家都是希望:门前种竹,子孙享福!
古人喜爱“竹”者甚多。
苏轼曾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素雅宁静,虚而有节,不争不媚之品质令人心生爱慕。
郑板桥不但是“画竹”的高手,也是“写竹”的高人。一首《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不正写出了“竹的清高”之气吗?
还有一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又写出了“竹的坚韧”。
有人喜欢谢眺的“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有人喜欢陆游的“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正是“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风采,在这里处处见竹影,处处闻竹声。
有时候,我觉得中国人都喜欢竹子。
因为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竹简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记录者。
竹,是文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绿竹猗猗,静谧幽雅的环境,更是心灵的栖息之地。
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自由”品质,是一种永远被向往和努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