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夏季的稻浪绿波,走过秋天的黄穗翻腾,冬日的溪上稻乡,就像古镇清晨,沉淀着熙熙攘攘攘之后的静谧、清寂,旷野在目。1700多亩的溪上稻乡,是前些年“两非”整治时集中连片的典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这片土地上经营得妥帖稳当,主打的单季稻沪软1212连续两年荣获甬优杯金奖,还轮植着油菜、小麦等粮油作物。附海历来是不产稻米的,但这片土地似乎是命运所至,冥冥中就该抽出稻穗。区域大致见方,沈海高速横向穿过,地块中间有一座通行的高架桥南北跨越,镜头俯瞰,一个“田”字自然植入农耕的基因。
离立春还有几天,春寒料哨已然。冬日的阳光懒散着铺满大地,但扑面的风温度还是蛮低,耳廓吹得丝丝冷,只好用手不停地搓摸,一阵后,再搓摸,周而复始。田埂边一丛丛的狗尾巴,满株都是褪去绿色的枯萎态,但这些“尾巴”依旧在寒风中摇曳,哪怕轮换中失去活力的颜色,也继续傲世,相较于不停搓耳的我,似乎有点自惭形愧。农闲长廊两侧,还散竖着秋收时组织稻田运动会的旗幔,有的已经被风撕裂,多眼一会,萧瑟就会多一份。但很意外的是,居然有一对小夫妻在直播,面对空旷的田野,在四面无遮风的廊宇下,小伙子激情四射、快言速语,用rap方式推荐着各地的土特产,妻子少数民族的盛装打扮,在朴素、空旷中点缀出靓丽一色。
放眼望去,一大片田野平整修沟后,都是土地的本色。除了盛装的美少妇,还有一幢集装箱构筑的“稻梦空间”,涂鸦成橙色调,也是这片土地上这个季节的温暖,可以小歇,在露台品茗饮咖,放空心情。溪上稻乡的东侧,是美丽的蛟门浦,一年中很多时候引来慕名而来的垂钓客,护岸的银杏,个子不高,叶藏枝瘦,不见扇子状的黄金叶,钓竿与银杏叶轮回在另一个时空。这个时候的银杏,与蛟门浦路的另一侧的路灯一般,在寒意中坚守、等待。同样坚守的,还有突兀地立在稻田中央的十六个红色大字“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共富片区、附海先行”,这不仅仅是两句口号,也是承诺,或者蕴含着前进的鞭策。上空白鹭三两结伴、低飞俯冲,在翻耕过的土里寻觅它们的“稻粱谋”,临近春天的日子里,这是苏醒的信号,也是新一轮春夏生机、秋收喜悦的前奏。油菜已破土而出,因播种时差不同,田块间细密有别,有的区块长势甚佳,稍走远点看的话,还能感觉到淡淡的绿毯平铺,为这“素颜”的田地再添一份色泽。沈海高速上疾驶而过的车声,不仔细关注的话,已淹没在静悄悄的生命滋长中,也许也是世外的鼓励包容在即将到来的春天里。
漫步在田埂上,整个世界都属于一个人。如果多驻留些,脚步再深入点,深蕴的力量与希望的叩门声便朝着一个人涌来。在整个区块的东南角,拔地而起的附海镇首个超千万投资的“溪上稻乡”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集烘干仓储、大米加工、农事配套等功能于一体,为这片土地共享的粮油作物支撑起最好的后盾,它们可以安心孕育、生长、成熟。在一个一个季节转换中,无论是春意盎然还是稻菽千浪,都将在冬日的蛰伏后一幕幕上演。
禾易于附海
2025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