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很危险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经验!作为家长、学员和舞蹈老师,如果你的认识只停留,只要有危险我就不参与的基础上,你可能错过舞蹈,错过最强大的,也最适合少年儿童的体适能与全脑开发活动。如果你只认识到,舞蹈对孩子的心智与身体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盲目的投入进来,得不偿失的懊恼和悔恨也就近在咫尺了。舞蹈是否是一种危险的运动呢?当我们开始关注这个话题的时候,马上应该明白,“危险”的是比较出来的。比如跳舞相对于画画来说,真的很危险,可能会擦伤、扭伤什么的;但是相对于其他一些运动,比如相对于拳击、散打来说舞蹈很安全,至少脑震荡的几率很低,很低……
因此,我们可以把运动做一个分类,以便后面对运动损伤有个客观的认识。
1、接触类运动(足球、拳击、跆拳道、柔道、摔跤………………)
这一类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接触或者其他方式,干扰或者直接阻止对方完成任务。碰撞再说难免,或者说碰撞是这类运动的一种必要的方式。所受到的伤害往往非常严重,有的甚至造成永久性损伤改变运动员的一生。
2、有限接触类运动(跳水、排球、自行车、体操、棒球、马术、滑雪……)
这类运动接触的程度较低,受伤几率依然很高,偶尔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3、非接触类运动,这个类别又分成三类激烈型、中度激烈型、非激烈型
①激烈型(田径、游泳、网球、舞蹈、攀岩……)
这类运动需要心智和体能都处于高度激活的状态,有一些伤害是挑战能力范围的运动比如田径,有些伤害是由于过度使用例如舞蹈。
②中度激烈型(乒乓、羽毛球、)
③非接触类运动(高尔夫、做家务、太极拳)
结论:
1、伤害严重程度排序
接触类>有限接触类>非接触类(舞蹈)
2、舞蹈是比较安全的运动。
有没有绝对安全的运动呢?去读下前面三篇了
不过,(我写内容老实“不过“”、“但是“”,这种写法很难迎合阅读微信文章时候的快感。面对你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认真的看完以下的“不过”。)以上的分类与实际情况却不大相同。
为什么?
1、基础假设
任何评价都来自对比、假设。上述评价是假设全部运动都是在尊重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科学训练的基础上做出的。如果脱离这些假设最安全的运动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比如你也经常听说太极拳打得膝盖痛,跳舞造成下肢瘫痪、做家务扭伤腰部。比如用职业运动员的训练直接套用与儿童训练,舞蹈在这方面表现的特别突出。
2、对于优秀老师的误会
是否遇到好的老师,一般评价主要是能不能达到参与运动的目的。把目的分为两类。能完成两类目的我都把他们归纳到优秀老师的范围。
①功利目的(升学、选拔、满足家长心理需求)
②训练目的(身体强壮、运动技能提升、低损伤几率)
能完成两类主要目的老师具备的技能虽然有重合,但是本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也会常常见到很多“你懂的社会事情”。所以,分清需求,也是参与运动的人群必须做出的判断。难啊,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经济能力,作为一个家长,我也只能给大家打打气。如何和生活妥协,大家各显神通吧。
3、基数、严重程度与损伤几率
舞蹈由于种类与适龄人口的基数都非常大,因此也会让人觉得受到伤害的人数比较多。伤害越严重典型事例也越受到媒体和群体的关注。也会误会舞蹈是种损伤严重几率高的运动。
现在,您可以想一下,基础假设、老师选择、基数、严重程度、损伤几率方面是否有误会。舞蹈很危险吗?你有一个公平的判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