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原句
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原句译文
16.7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惕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发展稳定,要警戒迷恋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正旺盛,要警戒争强好斗;到了老年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戒贪得无厌。”
16.8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天命不可违抗,所以不敬畏它,轻视王公大人,侮慢圣人的言论。”
16.9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经过学习后才知道的,是次等;遇到困惑疑难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了;遇到困惑疑难仍不去学习的,这种老百姓就是下等的了。”
我的感悟
16.7 这则讲人生的三个阶段需要警惕的事情。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在男女问题陷入困境,因为大脑还不够完善,容易为了欲望犯错误。当你壮年时血气方刚,特别容易和别人产生争执、较劲。眼光狭小,要和欲望抗衡你才会越来越成熟。当老年的时候,要注意贪心,会藏东西,给自己一些安全感。人生每一个时期都有该修炼的东西。
16.8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天命不可违抗,所以不敬畏它,轻视王公大人,侮慢圣人的言论。”人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道德和法律,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则。如果心中没有敬畏,那么就会缺失底线,人伦道德也会消失不见。
16.9 孔子在这里把人分为四类:第一等人,s是是生而知之者——圣人;第二等人是学而知之者——君子;第三等人是困而学之者——士人;第四等人是困而不学者,越是无知的人 越不会知道自己无知。陷入无知的陷阱中。成功的人遇见困难会通过学习的办法来解决,深度学习,提高自己,而那些只知道抱怨生活忙碌,没有时间学习的人,反而会越忙越穷,碌碌一生却无所作为。我想自己也属于第三等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