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提醒各位家长:请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今天,三年级五班下期期中考试成绩试卷已发到各位学生手中,望各位家长留意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管孩子成绩如何,当你看到孩子的成绩后,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请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一、考试如治病

透过成绩,看到问题。每次考试后,孩子和家长看了一眼成绩,就将试卷丢在一边不管。试卷不是废纸,若家长只看到成绩,就会忽略了背后的问题。我们要透过背后问题及成绩数字可以看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问题。

1、“望”——看孩子的状态、态度

如果孩子考差了,垂头丧气,就转移他其注意力,不再关注成绩而是关注试卷本身。

如果孩子考好了,得意洋洋,就提醒他“胜不骄,败不馁”。

2、“闻”——听孩子的想法

让孩子反思没考好的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还是学习方法不正确,或者是考试时间分配不合理……

3、“问”——问孩子这些问题

· 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

· 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 这道题还有其他的做法吗?

4、“切”——帮助孩子分析试卷

立足试卷本身,帮助孩子分析错题原因和知识漏洞。立足孩子本身,发现孩子的态度问题、专注问题、习惯问题、能力问题等。立足别人成绩,关注别人和自己的差异,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好的方法和经验。

二、家庭主导成绩

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果。

孩子在学习生涯中要经历无数场考试,影响孩子成绩的不只有学校教育,也有家庭教育。那些害怕考试的孩子,往往是害怕家长,怕被打骂,任何一场考试过后,不同的家长,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1、第一种家长:用成绩来威胁孩子

孩子考好了,家长说:真棒,不愧是我的孩子。

孩子考砸了,家长说:你怎么这么笨?才考这么点分?

这样一来,孩子承受过大的压力,不管考好考差都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同,逐渐失去信心。

2、第二种家长:用成绩来衡量孩子

孩子考好了,家长说:我家孩子就是争气,这次又考100分。

孩子考砸了,家长说: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比你优秀多了!

这样一来,孩子觉得自己是为了父母学习,因为自己没考好,父母就不爱自己。

3、第三种家长:用成绩来鼓励孩子

孩子考好了,家长说:真不错,再接再厉!

孩子考砸了,家长说:只要全力以赴,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行了。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正视学习与成绩,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下一次考试得到进步。

家长要摆正心态,穿过分数的迷雾,正确评价孩子。

当你收到孩子的期中考成绩单时,无论成绩高低,都请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积极的鼓励。

三、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能开出怎样的花,结出怎样的果,全看老师家长如何栽培。

“粗心”只是结果,不是原因。

当孩子说自己只是因为粗心而丢分时,家长就要引起警惕。

粗心只是结果,不是原因。不把粗心当一回事,正在毁掉孩子的学习。

让孩子这样反思:

1、“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够吗?

2、“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记牢了吗?

3、“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就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平时做题的习惯对吗?

孩子在考试中丢的每一分,都是之前在学习中挖下的一个坑。

小学阶段的考试,难题只占了5%左右,95%分数都是不该丢的。

“做不完”

除了“粗心”外,另一个问题也很容易被家长和孩子忽视——“做不完”。

孩子要是剩最后几道大题没做,就怪老师出题太难;

孩子要是作文没写完,就怪老师前面的题出太多。

为什么同样的试卷,有的孩子全部做完还有时间检查,你的孩子却做不完呢?

“不会做”

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最让家长头疼的,应该就是孩子说“不会做”。

尤其是语文试卷空着的阅读理解,数学试卷空着的应用题,英语试卷空着的听力……

老师不可能一道一道详细说,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说。

孩子“不会做”,说白了就是“不会学”。

1、指导孩子方法

辅导孩子时,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让他养成依赖的坏习惯。

要教孩子怎么学,比如利用工具书,比如先复习再做作业,比如向别人请教等。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适合他的学习方法,重点培养其学习习惯、

2、鼓励孩子尝试

想要跨越学习难关,最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如尝试解答一道难题,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孩子常常畏难,害怕失败,我们就要鼓励孩子知难而进,不要怕犯错。

就像请教老师同学一样,第一次总觉得不好意思,但多尝试几次就不会害怕了。

3、摆正孩子心态

和成绩相比,孩子的心态和态度重要得多。

与其纠结孩子多丢了几分,不如告诉孩子,每次考试都是一次自我检测,我们要争取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

98分和100分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只要孩子不气馁、不放弃,还愁考不了高分吗?

四、大多数的能力问题,其实都是习惯的问题。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这5大习惯:

1、专注学习

每次做题中认真审题、认真做题的习惯都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专注,必须从平时开始培养。在孩子做作业时不要打扰他,监督他不要分心走神,最好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2、仔细审题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孩子会抓关键词,会正确理解内容,会快速想起对应知识点等等。利用日常生活锻炼孩子的理解能力,如和孩子讨论当天的所见所闻,让孩子概括文章大意。

3、独立思考

平时做作业都要抄答案、依赖父母的孩子,不能够独立完成考试。家长要让孩子重视每一份作业,学会自己思考,运用原理,总结解题思路。

4、整理错题

准备多几个厚一点的本子,不光要孩子抄下错题,还要完整写上解题思路和过程。整理错题关键是坚持,如果孩子忘了,家长就要时不时提醒、督促孩子。

5、戒掉手机

电子屏幕很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若孩子沉迷手机、电脑游戏,就很难一心一意地学习。跟孩子约定好使用手机、电脑的规矩,最好在18岁前不让孩子拥有个人手机。

五、最后提醒各位家长:

胜败乃兵家常事,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分数。

别只看到了“静待花开”,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学习如同长跑,贵在持之以恒。我们都要做好孩子长跑路上的引路人,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为他们坚持不懈地加油鼓劲!

                                    2021年4月23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