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有太多写这个时代的书,这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毫无意义,现在就是现在,正在发生或刚刚发 生,都是无法改变的。这一代人就这么想,他们就这么做,就这么说。也就无需评论。人的生活就像是一个程序,自己的处世原则就是一条条编程语句,你无法想象 规定运算一加一等于二的计算器能输出别的结果。说白了就是人都是认死理儿,这个死理不是别的,就是他的本性。所以无论怎么分析,好坏都是徒劳。
我更关注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是下一个时代的剧本。社会的决策者是由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大叔大婶们构成的,他们被毕恭毕敬地称为“中坚力量”。而这些人二十多年前,都学校里的年轻人。
所以走在大学校园里我无比深信着,无论多么幼稚不堪的学生也都有成人的那天。我们正是下一个二十年的石油大亨、高校教员和出租司机们。了解时代,就是了解其中的人。那么怎么了解一个人呢?根据无数恋爱大师们的经验,就是看他的朋友圈。
滤镜这个概念好像是在一两年内才兴起的,简直是随着朋友圈应运而生。不知不觉地,所有的照片都被打上了滤镜,最开始由自拍照开始沦陷,发展为一切生活照,现 在就连证件照也行将失守。我认识一个女孩,她的手机里有6个滤镜类应用,从亮眼美颜到艺术处理不一而足,她拍一张照片后期要打上十多个滤镜,然后无比纠结 其中顺序。
有人撰文说推特和微博把我们的阅读量限制在了140个字以内,我认为滤镜的出现又把我们的色彩审美限制在了高对比度和阿宝色里。 无疑,滤镜在破坏着我们的审美,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认为“美丽的照片”这一概念,只有下面备选的八种可能性。我搞不清楚是盲从模仿还是程序员脑容量的极限使 然,绝大部分的滤镜应用提供选择的色调全是一个样子,毫无新意。从中世纪到巴洛克再到当代,艺术家绞尽脑汁的想让大众明白艺术多元化的道理,让大家看懂了 达芬奇,看懂了梵高,也看懂了蒙德里安。而一个滤镜断送了这些,直接让整个人都铬黄了。
从动机的角度去想,就更加使人不安。滤镜其实和“iPhane6 Plus联合酋长国土豪金版”是一回事,即人虚伪的自我安慰。其中暗藏着的自卑心理也不可抑制地流露出来,在滤镜加上的一瞬间我们恐怕不是为了更加美丽的照片,而是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脸。
我们真的只是不敢面对自己的脸吗?不,我们什么都不敢面对。我们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思想、真实的压力与痛苦,都被打上了美化的滤镜,这就是我们的滤镜人生, 也就是我们所要创造的时代。朋友圈里展示的幸福生活显得多么伪善且无意义,潜意识里更多的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点赞。这种渴求表扬的心态背后赤裸裸地显示出 了我们的压力与彷徨。在美丽面皮的滤镜下,是我们怯懦丑陋的内心。
父一辈的照片没经过一次调色,却有真实的笑脸,即使丑,但他也欢欣鼓舞地拿给别人看。而现在照片里的我们就像是公主和王子,但同时也被囚锁进了深墙高塔。
生活就像是一堆烂枣核,当遇到不可承受的打击与挫折时,同是大学生的我们会选择什么,更多的人选择了逃避。无法想象闪婚闪离的我们能组建成何样的家庭,无法想象停不下来玩手机的我们会传递何样的教育,无法想象以雅痞为楷模的我们将开创何样的时代。
现在在书写着“当今时代”畅销书的学家们,请留出一点点注意力给将独自生活在下一个时代的我们。我们不是人们眼中害羞的独生子女,我们是老龄化社会里的“第 一代孤独生活的孩子”。教会大学生高等数学的同时,也请教会我们面对失败。因为属于我们的程式毕竟还没有写完,我们身在校园,还有机会改变。
文/杨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