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六月就过半了。虽然在繁忙的考试月,但还是想把之前写的东西整理一下发出来,算是“生活重压”下的舒气吧。
2020-6-4 午间
【读书】
看了《但是,还有书籍》的第四集。张充和有一枚印章,刻着“一生爱好是天然”,她会因为一朵花开而兴奋良久。对自然之美异常敏感。
晚上吃饭把最后一集《但书籍》看完了(全5集)。地铁上的读书人、读书沙龙、走读游学、读书视频,每一个瞬间都是享受阅读乐趣的瞬间。我曾经认为阅读应该是一个人生活中最有仪式感的一件事,但是往往这样把阅读变成了一朵高岭之花,就越难以触碰。阅读就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应该融入生活。在地铁上读书虽然没什么仪式感,但融入生活也是我们对阅读的最大尊重。“深度阅读是反人性的。反人性的事要怎么做?反人性的事要大家一起做。”很喜欢读书沙龙、走读,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深入感受阅读。但长这么大,还一次读书沙龙都没去过,实在可惜。读书没有门槛,是不会走错的智慧。往往读书和空闲与否、地位高低等等外在评判没有关系。公司的保安老大爷也可以在昏黄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看《巴黎圣母院》,各行各界的人、男女老少都可以是地铁上的读书人,这种阅读的乐趣是不分人、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这也正是阅读的乐趣所在之一。
【写作】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讲写作思维。其中有一点——定期写作。可以是在清晨,还没有看书、没有接触到任何东西的时候,脑子很干净的时候,坐下来写点东西。其实就我自身来看,这条建议并不适合我的写作思维。我喜欢写一些贴近生活的东西思考,写作素材也往往来自生活或者输入后的思考。或许在日后会发现这种写作习惯的好处吧,但是对现在而言,晚上整理脑子里的东西,随手记录心里的想法才是适合我的。
2020-6-5
【思考】
脑子迅敏的人是值得被人羡慕的,但自己却又不是这样的人。大脑是一个很奇特的器官,我们作为它的朋友,要使用它,要训练它。或许每天都要思考些问题,随时随地思考,这样才不至于荒废时间荒废人生。大脑长时间不使用会变愚钝,我是认同这句话的。
【生活、学习】
还是那句话,生活要有规律性。坚持是一件很棒而且很值得称赞的事。在固定的时间段坚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很多时候,生活的乐趣和人的自信心就来源于这里。但是同时,我又是一个喜欢有改变喜欢不同的人。就好比我现在,早起写东西,这是我记忆里从未有过的。但是还是希望生活有规律性有仪式感,譬如每天晚上写点东西,整理脑子里的想法,记记日记,看看闲书。另外就是,每天固定的学习任务。譬如背英语单词、练英语口语、复习A考、复习微积分等等。噢,还有,每天列计划清单。
我们努力学习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努力的是自己,收获的也是自己,做戏的是自己,失败后伤心懊悔的也是自己。不顾别人的眼光或许很难,但一定很帅很自我。
【学习】
我慢慢觉得,让我们前进的,让我们埋下头努力学习的,不是压力,往往是强大的自控力和清醒的大脑。我常常会忘记自己下一秒要做什么,明明刚刚还向大脑发出了指令。
很多想法总是在一瞬间就消失,只在脑海里划过一瞬,如果没有清晰的头脑,很多很多璀璨的想法就这样流失了。可惜可惜。
2020-6-8
【读书】果然还是喜欢读纸质书,拿在手上的质感不是电子书可以替代的。所以啊,有些书还是要自己买回来,轻轻用笔在书页上,留下淡淡的痕迹,我来过。
【学习】
最近学习上的事情很多,渐渐感觉有些忙不过来了。但其实啊,是自己没有安排好时间,总是磨蹭拖延。深度投入学习的感觉是超棒的!一件一件事,慢慢来。
2020-6-9
【学习】
已经9号了,但是微积分的学习进度才刚开始。小全早上很严肃地问我,你是不是不想转专业了。对啊,有哪个转专业的人会像我这样荒废呢?还记不记得之前说过,如果没能转专业出去的话,未来的希望就很渺茫了。是不是因为看到了很多大牛,看到了他们成功,就以为自己成功也很简单?快醒醒吧。
2020-6-10
【学习】
还记得小冠吗?F2集训认识的朋友。她已经考完F2了哦,那你呢?还记得吗?小冠上学期班级前十哦。并不是所谓的每个人都比自己优秀,每个人都比你走得快,只不过他们付出了比你更多的时间精力。你所看到的,往往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故意或偶然。扪心自问,你有付出最基本应该的时间努力给ACCA吗?或者说,它只是成为了看上去增加你身价的砝码?和留学一样。我讨厌你这样。事前自己不认真努力,事后艳羡别人取得的成功,然后后悔,然后立志下一次要怎样怎样。这有用吗?这没有用的!
2020-6-13
今天转专业考试,对微积分一窍不通,在考场上想了很多乱七八糟的。
【阅读】
“他直愣愣地望着我,应该说是看穿了我,两眼盯着我的背后,一动也不动,令人不寒而栗。我从来没有看过那样一张完全没有表情的脸,和那么空洞的一双眼球,对我视而不见。”
——《寂寞的游戏》袁哲生
【心绪】
我们怎么衡量成功与否?怎么衡量价值高低?是看众人的眼光,还是自己丈量。
John Donne said “Nobody is a island.” 作为社会人的人,又何尝不在孤岛余大陆之间徘徊,进进出出。
算是真正明白中学政治哲学课本里的“矛盾统一体”了。
老师改卷会出现的惊喜、考生写卷会制造的惊喜之一可以是,跨领域的露面。非正式名词或行为出现在考卷这种严肃场合上,比如著名歌星的信条被放在考场作文上,阅卷老师的非正式细胞就被调动起来。
我们常常后悔,思维会在一瞬间幻想,时光倒流或者超级英雄出现。然而当理性的浪潮再度涌上,又响起“躲过一时,何躲一世”,于是这类投机取巧的念头又转眼消失。
会不会在老师的眼中,学生只有两个人,一个叫男同学,一个叫女同学。老师叫住那个人“女同学……”,女同学转身,仿佛被人叫了名字……
人的大脑真是奇怪,在极度困倦的时候还能回放、还能幻想。噢,也许是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