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了半天手没有打到车,一辆502停在我身边不远处,我赶快跑过去冲上车。
这个时间不是高峰期,却坐满了人,我找了个稳妥的地方站住了。
公交车开动了,摇摇摆摆的晃动它巨大的身体。我刚换了个姿势,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妈吆喝着:“快来这边坐下。”大妈发挥着她大嗓门的优势,边吆喝边一摇一晃地朝我这边走去,我往后一看,一个少妇带着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宝宝艰难的挣扎着站稳。
少妇礼貌地推辞着,“不用不用,您坐,我这没有几站。”,她长长的马尾像风吹散的柳条随着车子猛地甩在脸上。大妈拉住了她的手,“快过来坐下,带着小孩子怪不容易的。”
就这样大妈把抱着孩子的少妇按在座位上。坐稳了,年轻的妈妈跟宝宝说,快说谢谢奶奶。小家伙咿咿呀呀了两声,清澈的大眼睛望着大妈。“小家伙几岁了?”
“一岁半”“这孩子长得真高。”“说话晚”“我一个外孙三岁多才会说话,现在还特别能说。”少妇宽慰地笑了笑。
又一阵晃动,抬头看去,前面一辆公交车敦厚屁股一跳又一跳。经过学校路段,连续有五个减速带,一排排车辆在这些减速带上一起一伏缓慢前行。我和大妈随着起伏的公交车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好似一阵阵波涛中冲浪。
终于停下了,这站之后下一站我就到了。后面的乘客缓缓下车了。大妈站着的位置旁边空下了。三十多岁的大姐笑眯眯让着大妈:“您坐。”“不用不用,我的东西还在前面。”“没事,我帮你看着”,少妇接过话来。
大妈扶着座位边儿拽了拽贴在身上的羽绒服,准备坐下。一阵冷风吹入公交车,又一波乘客上来。大妈微微一侧身,抓住扶手腾地站起来,吆喝一声:“您坐”。
我回头一看,这是一个看起来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带着酒红色的羊绒帽子,仪态端庄,老奶奶微微一笑,俯下身子。
就在我以为奶奶要落座时,她突然抬起手,用力地招了招,“老头—来这边坐”。顺着老奶奶的目光,我从人群中看到一个布满银发,满脸笑容的老爷爷。他蹒跚地向后走来,缓缓坐下了。
突然,爷爷旁边一个正在玩手机的小伙子一下子跳起来,满含歉意地跟老奶奶说,“您老坐”。
短短的一刹那,五个人,四张座,五次让。
短短一瞬间,突然觉得这个冬天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