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欣媛:书香伴我成长
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一个模糊的身影,停滞在高耸入云的山峰前,山上一片清和景象,疲倦的鸟儿停歇在绿色的树冠之间,泉水和瀑布通过树木和严实的缝隙,最终汇聚在一起。记忆顿时苏醒,那一段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日子,心思单纯,人们彼此信任且相互帮助,见面时都会像久别重逢一般相互拥抱。然而,这一切在一夜之间都变了,他不满足于这种没有名气、三点一线的生活,他开始戴着面具四处周旋,只为得到更大的名利。渐渐地,他身边的人也开始变得功于心计,人人都戴着微笑的面具,人前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人后是互相憎恨的对手,就连天空都变得阴暗。看着优美的景色,他多怀念那些将心比心的生活……
与此同时,一个西装革履的人也停在幽美山谷的路口,山谷中鸟语花香,时不时传来的鸟鸣悠长婉转,那鸣叫声,一听就是自由的鸟儿在歌唱。他突然想到了自己,岁月将印记刻在了他的眉心、眼角、脸颊,却不曾改变初心。这些年,他的工作羡煞旁人,自己却每天苦恼,时间不是自己的,每天的生活按部就班,虽然富裕,但忙的不可开交。他想着“时间就停留在这一刻多好啊!”,长吁一声,是疲惫,也是释放。
不同的两个人,此时此刻都陷入了沉思。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句简单的文言文会让我生出这么多的感想,以至于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两幅画。
把这句话看了又看,也许,有人会觉得作者写这句话时是开心的,但我却觉得是一种无奈,无能为力。今后的很长时间,我还会读更多书,静静地品味不同的书香,去体会作者的心境,将自己融入其中。
欣媛妈妈:心有桃源自安然
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女儿乐滋滋地传达老师的指示:共选一篇文章写读后感,班上只选了几个人参与。然后把这句诗抛给我,说喜欢这种淡泊名利的意境和气质,却不知自己一脸奸笑早已暴露了小小的名利之心。
孩子的世界是明净透亮的,甚至单纯的有些非左即右。被朋友欺骗一次,下次就敬而远之;被长辈冤枉一次,好长时间都关闭心门;被老师关爱鼓励一次,好几天走路都像是踩着鼓点般雀跃。书桌宽敞舒适,此刻,她却非要挤在我的案头,讨教怎么布局文章结构才不落窠臼,那眉眼里,有被选中参与写作的得意,有求教的谄媚,有对成功的向往。我不禁哑然失笑,看来,这名利于她而言也并非浮云,是心向往之,而不自知,或者是不愿承认罢了。
就拿这句诗文的作者吴均来说,他又何尝不是如此。他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但那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许多知识分子在仕途上不得志,便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就是其中之一,官场失意,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开创了一代诗风,被称为“吴均体”,当他向朋友朱元思描绘富春江的山光水色时,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而事实上,他的每一个字句都是在仔细推敲,谋篇布局也是慎之又慎,我能感受得到,他是以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字的敬仰,精心雕琢着这佳作,最终这寄情山水的诗文也成为他位列文学名家的砝码之一。鄙视仕途名利,却在诗文之间与自己死磕,与同行较量,绞尽脑汁地追逐着另一种风雅超脱外衣下的名利。相比而言,只是孩子的名利之心稚嫩些罢了。
然而,追求名利又有什么错呢?
有一个关于名利的故事广为流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镇江,看烟波浩渺,千帆竞渡,便问一老和尚:“你知道江上来来往往有多少帆?”老和尚答:“依贫僧所见,只有两张帆。一张帆为名,一张帆为利。”乾隆称妙,也深谙名利就是战斗力这个道理,许功名利禄与文臣武将,君臣意气风发、目标同向,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选英才、减税负、扩疆域,社会稳定,武功繁盛,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乾隆也被誉为千古一帝,名利双收,大名大利。
名之渴望,利之慕求,是人之常情。将个人的名利与集体、国家的名利有机统一,兢兢业业做好每件事,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利人、利国、利己。更何况,以浩然正气追逐名利,自然心底无私天地宽,就如同心中有桃花源,又何须修篱种菊来隔离浮名虚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