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是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于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情节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
藤蔓时分,在经历过天灾人祸洗礼的京都,一个被主人解雇的家将沦落街头。一天,他无意间走到了罗生门,遇到一个靠拨死人人头发为生的老妪,经过与老妪的一番交流最终陷入罪恶的深渊将老妪的衣服扒下离开了。
故事情节十分简洁,场景就是罗生门,人物无非就是家将,老妪以及罗生门的死人。但是其背后所探讨的,就是关于善与恶的问题令人深思。问个最简单的问题,假如你本是个善人,但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去烧杀抢掠,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我想大多数包括我自己首先都正义凛然的坚持所谓高尚的品格,而当事情真实发生的时候,实际行动却与所想恰恰相反。人之所以走到恶的这一步是有原因的。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我们本性究竟是善是恶没有人知道。本书的作者设想:假如一个人处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为了活下去,他是会坚持自己心中的善还是为保命要紧而拿起恶呢?于是便有了罗生门的故事。首先,本书的家将在无路可走的境地下,看到的是横尸遍野的罗生门。画面感十分强烈,如果说要以绘画的方式呈现的话想必大概只有黑灰红这三种色彩了,暂且不说家将,单单是读到这的读者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都市末日的那种压抑感。此时家将善的一面还是大于恶的。可当他看到老妪的所作所为,心中恶的一面终于浮出。是啊,你背弃了道义,靠死人头发谋生,那么我为了活下去也可以靠你的衣服卖钱苟活几时。于是,家将身上仅存的一丝善良也被磨灭。何为道义?我为什么为了维护毫无意义的事物而放弃人最基本的诉求:活着?我如果有能力活而我会因为恶而放弃活的权利吗?
罗生门这样的一片几千字的文章却探讨了一个人释放了恶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恶找到合适的理由,那么是否能够说明恶这个东西其实一直深深埋藏在每个人的心中。我们每天都把自己善的面具戴上把恶的面具藏在身后,当有一天善恶的天平被打破,恶如同潘多拉一样从我我们内心这个魔盒中释放出来。
我看到你在做恶的事情而你又为你的恶找到并不恶的借口,你自己原谅了自己,你向恶屈服,那么你的这个借口是否也能在我身上通用?那不妨我也恶,我们一起向世界传播恶,那大家就都是恶人,久而久之就不需要什么理由,就不存在什么善了。你拿了我的东西不还,我就毁掉它,这样大家就都没得用,这不是更好吗。举个例子,被嫖客染上梅毒的妓女,她们可能想到的并不是悬崖勒马而是想方设法地去把梅毒传染给下个客人。这何尝不是一种罗生门呢?
其实罗生门一直都存在于我们身边,他就像一条无限循环的链,我们就是通过这条链把恶一点点的传递下去,直到一切都是恶,直到善成为一个新的字出现在字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