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顾名思义,又忙又穷。每日疲惫奔波,却始终无法有所提升。
回顾一下你自己过去1个月的生活,是不是越忙越茫。
每天忙得没有休息的时间,但是业绩还是没有提升。
每天闷头学习,没有娱乐,可是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
工作了10几年,同时进公司的人都得到了提升,可是自己却还原地踏步。
如果你想摆脱这种穷忙的生活,就一定不要错过这篇文章。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书《精要主义: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和生活》。
这本书会教给我们怎么摆脱既繁忙又无意义的生活。
精要主义的核心就是4个字:少即是多。
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到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把我们有限的精力全身心投入到这件事情上来,最终产生巨大的效果。这其实和二八定律有异曲同工之妙。二八定律的核心是任何一组事情,最重要的只占20%。我们生活的事情都是少数的有意义和大多数的无意义。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坚持执行呢?成为精要主义者,摆脱无意义的繁忙只需要两个步骤:1.放弃;2.执行
1. 学会放弃
精要之路的第一步是学会放弃,也就是放弃掉80%无意义的事情,那20%有意义的事情自然就凸显出来了。
这其实是一个逆向思维。很多人第一直觉就是要从众多的繁琐事情中找到那20%。但是事实是,我们很难知道哪些事情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就要把无意义的事情从生活中剔除。可是,哪些事情是无意义的呢?下面的几条原则可以帮助你。
01.没有差不多,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YES,就是NO.
TED人气演说家德雷克·西弗斯教给我们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对要做的事情进行极端的测试:如果自己彻底地、无条件地确信要去做什么事情,就答应;否则就拒绝。Twitter公司的领导也曾说过:“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那么就是一个肯定的NO。”
如果你不知道是否要考研还是要工作或者是出国,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必须要考研?不考研我就活不下去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件事情对你来说不是很重要。当然我们这里谈的都是没有危害的事情,不包括违法犯罪的事情。
02. 制定3条清晰明确的最低标准,如果不符合,坚决不做。
举我自己的切身例子,我在考研选学校的时候,也很迷茫。但是我选学校的3条标准就是:1.必须在北京市区内;2.专业排名前10;3.我有80%的把握考上。所以我就选能满足这3个标准的学校。
同样的,我们也要给自己的生活制定3个最基础的清晰的目标,然后看一看要实现这3个目标,你必须要做什么,那就是你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
03. 及时止损,不要投入过多的沉没成本。
如果你对每天做的事情没有任何激情,觉得没有任何意义和提升,那么请及时止损。
举一个我自己考研的例子,我是7年英专。当时本来是打算考英语语言学硕士,而且我也已经准备了3个月。但是在备考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我不喜欢语言学,学习没有动力,所以及时止损,改学英语文学。现在很庆幸当时及时转方向,否则就会浪费3年的青春。
2. 执行
通过放弃,我们已经找到了最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我们怎样把最有意义的事情做好呢?
01. 找到自己最短板
我们都知道木桶原理,决定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所以我们想让木桶盛更多的水,一定要把最短的那块板补起来。
我当时考研突然换方向后,发现我跟其他同学差的最多的就是,我读的英文名著太少了。可是我又没有时间一本一本再去读了。所以,我当时先把所有常考的名著全部汇总,大概有50本。然后从网上下载最著名的篇章段落,只背诵最精华的部分和分析,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弥补了我的短板。
02.制定小并且可以检测的目标。
我们需要成就感来给自己提供动力。所以制定的目标要小,而且要可以检测。比如,“我要每天背单词”就远远不如“我每天早上6.30-7点之间背诵10个名词+10个动词”。因为后者很具体,而且很容易检测。完成起来也不难,能给自己提供动力。
03.形成常规,感受习惯的力量。
:如果每天你都能早上6.30-7点起来背单词,养成习惯,就不会觉得痛苦。反而不背单词才会痛苦。就像习惯出门化妆的人来说,不化妆感觉很不舒服,必须化了妆才出门。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精要主义》的2个步骤:
第一步是放弃:学会放弃80%无意义的事情,剩下的就是有意义的;
第二步是执行:把有意义的事情坚持下来,产生大的成果。
从现在开始,马上开始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