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看看那些水横枝的现象,就能感觉夏天酷暑,依然有一片荫凉的地方,可供人纳凉。只不过,也许你离它很远很远,没有那种福分,去享受罢了。
平日里,人们总爱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从自然界来说,那是很真实的一种比喻。然而对于人,那就说不定了。
书画家艾士林先生,曾经写过一副醒世楹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可是这人世间,有几人真解其中味?
很多很多年前,我曾认识的一个人,凭着他笔杆子的实力,士途一路顺畅。妻儿有此一棵大树好依,不仅可为之遮风挡雨,而且大可乘凉,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可临近退居二线之时,这人疑人抢他的位置,为了保位,过于冲动,竟伤人毙命,自然连自己的命都搭了进去。他不仅害了别人一家,再无宁日,还害得自己的妻儿,再无大树可依,苦不堪言,又何得安宁?
人哪,一把软皮胶椅,算得了什么?为人处世,当以家国为重,念及亲情友情同事之情,才会少干些蠢事。
豆米子
我们粤西有一句口头语:“细细粒,才好吃”。我有一中学同窗好友,挺聪明灵活,学业成绩虽然只是中上,可在学校的少年合唱团里,他那支音乐指挥棒,指挥自如,当时真不知道,拨动过几多女生的心弦。
他是城里人,父母都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在我们这些少年懵懂者看来,其家生活条件比我们这些来自乡村的同学,不知要好过多少倍。
他的父母因为一早要上班,赶不及为他做早餐,每天都给他早餐钱,一给就是三五角,让他吃饱吃好。
然而,他却在我们班登记开早餐。同我们一起吃学生饭堂煮得稀稀糜糜的有味粥,一餐才几分钱。
他将省下的早餐钱,买成盒的墨水粉,一盒12包,一包就可冲成一瓶墨水。他买白报纸切成16开,一买就是十张,还有笔尖、铅笔之类,一一分送给那些家庭贫困的同学。初中三年皆如此,连他的父母都不知道。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普遍都比较困难。
我这位同学,家住廉江县城西街,当时县一小的斜对面,我们几个喜欢串门的同学,都曾到过他家,见他家的红砖瓦屋并不宽畅,一应家庭生活用品极简陋而残旧,而其父母也不过是一家饭店的普通员工,工资自然不高。
他长得较瘦小,外号就叫“豆米子”。岁月虽然悄悄地流逝了50余年,我依然记得他叫王治平,至今仍念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