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家长公益课的收获❤️
山东蕴而妈妈
就像开卷有益一样,每听一堂课都会有意外收获。前几天的一堂家长公益课,本来是满怀期许,因为听过发起人的课,很有收获。但这次一开始有点失望,因为开场后才知道请的是某培训机构的资深培训老师。从心底里一直是比较抵触培训机构的,因为他们会不分时候的打电话向你推销课程,而且百拒不厌、百折不挠,让人不胜其烦!既使有给孩子报班的想法也会打退堂鼓🥁。而且这种隐私曝露的情况本身就令人恐惧和警惕,一个私人培训机构把孩子的姓名、家长的电话摸的一清二楚也非常令人反感。礼貌起见,带着这种抵触情绪勉强听下去。而这位老师可能为了调动课堂气氛,频繁的应用“给我掌声”、“此处应该有掌声”等等语言和动作,这种方式可能对孩子很有效,因为是有别于学校教育课堂气氛的,但在成年人看来着实有点哗众取宠,想离开的念头蠢蠢欲动,出于礼貌,继续坚持。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却渐入佳境,收获颇丰,很受教益,在此做一下梳理,分享给备考的小伙伴们!
首先,老师告诉大家,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很重要。一个状态好的学生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同样老师状态好,授课质量才会高。因此他提醒每位同学上课时应尽可能与老师良性互动,用眼神、动作激发老师最好的状态(对他最有效的互动方式是不断给予热烈的掌声)。而且如果经常与老师互动,当老师看到你有点疑惑的眼神和动作,老师可能会再讲一遍,直到看到你点点头,老师就会明白你懂了。相反,如果大家都昏昏欲睡,不予回应,估计也讲不上劲,甚至还会生气,又如何保证授课质量呢?接下来进入正题:
公益课主题有两个,一是走出学习的误区,二是科学备考。因为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考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是家长和学生共同的心愿,这也是我报名听课的初衷,虽然貌似有些功利,但是能够科学应对也能相对轻松。
(一)走出学习的误区。
一是通过“祖孙抬驴”的故事,告诉大家一定要摒弃从众心理,要有选择,有目的性的学习,不贪多,重落实。(不了解的可以自行百度,这是个经典故事,也是个网红段子^_^。)
二是展示了两张试卷,分析了试题难易比例、失分情况,以及老师阅卷是有区分度的,提醒大家一定要避免浮躁的心理。老师展示的两张试卷一张整洁清晰,一张伤痕累累,正像大家所猜测的一样,卷面整洁的学生成绩是年级前几名,而另一个孩子则是班级20名左右。老师面对整洁的卷面更容易给出一个高分,所以遇到写错的地方,轻轻划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划成乱糟糟的一团,分数上是要吃亏的。至于难易比例,目前设定的是6:3:1,也就是说低、中档题占了90%,真正决定分数的往往是中低档题,拉分的关键是步骤是否规范、全面,因为老师阅卷是要求有评分“区分度”的。这个评分“区分度”第一次听说,有点恍然大悟的赶脚。也就是说中低档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不可能都给满分,老师就会“鸡蛋里挑骨头”,看看哪位同学忘了写“单位”、“答”、“解”、“设”,或者有省略的步骤,就会从这里扣分。因此中低档题是扣分题,要立争写全面,不失分,也就是会做的争取考满分。而高档题是给分题,那些难题即使你结果没有做对,如果老师看你有两步是对的,可能就会给你一部分分数。这就是为什么往往学生越是感觉这次考试很容易,反而得不到高分的原因,因此要避免浮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三是,成见思维。请两位学生互动,一张纸上写了ABC三个字母,另一张纸上写了11、12、13,然后老师给出一个既像B又像13的手写体,先看了字母ABC的说是B,先看了数字11、12、13的说是13。和漫画中两个站在不同角度的人看数字,得出6、9两个结论一样,角度不同结论不同,而且先见为主,思维固化也是一大误区。应该经常打破思维定势,换个角度看问题。
四是不用心。听了不记,记了不看,看了不学,学了不用。这是基础知识丢分的关键,非常的不应该。举例就像我们家长听课不做记录,只是用手机拍下来,想法挺好想回去以后看,可是事后有谁再会去看,自己骗自己罢了。想想也真是这么回事,所以当堂吸收是关键,用心听用心记,不能拖到以后,拖拖就拖没了。还讲到重复是学习之王,要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有规律的复习,这个我很认同,决心和孩子一起探讨,在不打疲劳战术的前提下利用起来。另外,还推荐了“百词斩”英语学习软件,什么东西也贵在坚持,几年前就下载了也没有用起来。
(二)积极、科学备考
首先要避免瓦伦达心态(自行百度),给予孩子积极的自我暗示。在这里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他辅导的一个数学成绩平时特别好的学生,是他的小帮手,忙不过来的时候经常替他给其他同学讲题。但是老师不明白这种能教会别人的孩子为什么自己考试的时候总是出错,做不对题。家长也弄不明白,后来因为这位老师和学生关系特别好,这位学生很坦诚地和老师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就是他一到数学考试压力就特别大,其他科目都不紧张,唯独平时成绩特别好的数学反而总害怕考不好,就真的没考好,但他不敢和家长说。老师非常负责任,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这是瓦伦达心态导致的,想办法帮助他予以克服。通过这件事他得出结论:搞好关系比提高成绩更重要,只有搞好关系,孩子才能敢和你说心理话,你才能懂他,帮他找到症结和解决的办法。老师尚能如此,作为家长应该深表惭愧,应该反思你的孩子是否敢和你说心里话,是否有困扰的时候会找你聊,寻求你的帮助。其次要懂得应用“二八定律”,用80%的时间来复习不会的,20%的时间来巩固已经会的,提高复习效率。具体措施有:
错题本的建立和使用。要掌握错题的多样性、规律性和实用性,要进行归类,隔三差五拿出来复习,不要在错题下面直接写上答案,可以把答案标注好题号写在后面,因为人容易有惰性,有答案的话会只看不做,而做和看的差距是很大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最后的复习一定要回到课本,因为考试是根据课程标准来出题,课本是完全按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来写的,而且都是专家写的,非常的科学,比任何教辅材料都好。例题是最好的范例,“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根据课本设计来复习就没问题,比如课本中的“复习巩固”、“综合应用”、“拓展提升”就是考试中的“6:3:1”占分比。而一味的刷题效果不大,题是永远也做不完的,稍微一变就是一道题。所以回归课本才是提分的关键。通过老师解读,真的对课本生出了“敬畏之心”!
然后大体跟女儿分享了一下,她说,“那个评分’区分度’不就是得仔细吗,不能马虎。上次考试前那个不会的题,我就是看了两遍例题以后就会了。”看来在她身上都有印证,道理孩子们也都懂,只是这克服马虎大意落实起来挺困难。还说,“你看我什么时候刷题来着?”呵呵,的确是从不刷题,因为之前的确没有给她买过试卷,而现在,用教辅书店的老板的话讲:初中不用额外再买试卷了,学校老师布置的就够做了!❤️适当通过做题来检验学习效果,增加点“题感”还是有必要的!❤️❤️❤️
最后组织者郑老师闪乐登场,进一步阐述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就是要了解和重视“潜意识”不可限量、不可思议的巨大作用,要帮助孩子坚定信念,树立信心。这里不展开写了,以后有机会再梳理分享!
预祝各位“童鞋”期末考试取得满意成绩!
从终身学习这个纬度讲,亲子之间也是“童鞋”关系噢!妈妈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加油!“童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