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称霸之前,也就是刚拜管仲为相国时,消息传到鲁国,鲁庄公气得直翻白眼。他知道管仲挺有能耐,却被小白给骗去了,后悔当初真不该把管仲放了。
鲁庄公就开始练兵,铸造兵器,打算报仇。这时,开始用铁打造兵器、制造生产工具了。齐桓公本来就对鲁国不满,听到消息,便想先下手打到鲁国去。
管仲觉得齐桓公刚即位,本国还没安定,列国还没交好,老百姓还不能安居乐业,这时候去攻打鲁国不合适。
齐桓公却觉得,正因为刚即位才想露一手,显得他比公子纠强,好叫大臣们服他。
于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就拜鲍叔牙为大将,带领大军,一直往鲁国的长勺打过去。
鲁庄公得了这消息,气了个半死,大臣施伯向鲁庄公推荐了一个平民曹刿。曹刿此人,是施伯的朋友,能文能武,觉得他一定能胜任。
刚开始曹刿不愿答应,他觉得自己都穷得吃野菜了,哪有心思去管他们当官的死活。
可架不住施伯的死缠烂打,最终曹刿答应去帮助国君度过难关。
鲁庄公信任施伯,也就相信曹刿有本领,当时就拜他为大将,带着大军一块儿上长勺去抵抗齐兵。
他们到了长勺,扎下军营,摆下阵势,远远地对着齐国的兵营。鲍叔牙上回打了胜仗,知道对面不敢先动手,就下令打鼓,准备冲锋。
鲁庄公听到对面的鼓声响得跟打雷似的,就急着叫这边也打鼓进军。
可曹刿下令不许嚷,不许冲出去,光叫弓箭手守住阵脚。齐兵随着鼓声冲过来,却没碰上对手,瞧瞧对方阵势稳固,没法打进去,就退回去了。
过了一会儿,齐兵又打鼓冲锋。对手呢,好像在地下扎了根似的动也不动,一个人都没出来。齐兵白忙了半天,人家不跟你打,使不出劲,真没有意思,嘴里直唠叨。
鲍叔牙可不灰心,他觉得是鲁庄公不敢打,也许是在等救兵。于是,下令打第三通鼓。齐兵已经白冲了两次,都腻烦了。他们以为鲁兵不敢交战,冲出去有什么用呢。可是命令又不能不依,去就去吧,大家都懒洋洋地提不起劲儿来。谁知道对面忽然“咚咚咚”鼓声震天价响,鲁国的将士“哗”一下子都冲了出来,就跟冰雹打荷叶似的,把齐国的队伍打得粉碎。
齐兵拼命往回逃,鲁庄公就要追上去。
曹刿却没有立即行动,而是跳下车,查看了敌人的车轮印子,又跳上车去,一手扶着横档往前细细瞧了一回,才发命令追赶,就这么追了三十里地,得了好些齐国的兵器和车马。
鲁国打了个大胜仗。鲁庄公可不明白,头两回齐兵打鼓,曹刿为何不让自己军队也打鼓。
曹刿说:“临阵打仗全凭一股子劲儿。打鼓就是叫人起劲儿。打头一回鼓,将士顶有劲,第二回就差了,第三回就是把鼓敲得震天响,将士们也没有多大的精神了。趁着他们没有劲儿的时候,咱们一鼓作气打过去,怎么不赢呢?”
鲁庄公和将士们都点头,可是大伙儿还不明白,人家逃了为什么不立刻追上去呢?曹刿说:“敌人逃跑也许是个计策,说不定前面还有埋伏,非得瞧见他们战车的轮子印乱了,旗子也倒了,才能够毫无顾虑地追上去。”
齐桓公打了败仗,只好认输,向管仲认错,愿意听他的话。管仲就请齐桓公对外跟列国诸侯交好。齐国也跟鲁国讲和了,还把从鲁国夺来的田地退还给鲁国。
齐桓公因为重用了管仲和鲍叔牙,让齐国越来越富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