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大陆国家,靠土地生存,古代人不知道海洋之外的世界。以农业为基础,农民和地主为守住土地,子孙集居一处,形成家族管理体系。由一个人来到某个地方发展起来的家族,尊卑观念强,崇拜祖先。
西方是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繁荣,商业交易需要集居在城里,形成城市管理体系。各名族之间融会贯通,相互学习,同一个市民阶级之内,没有任何高低之分。为了促销货物,他们专注于工艺创新,因而比中国早进行工业化,发展成现代社会。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是封土建国制,土地分割形成多个诸侯国。
分为两个阶层,贵族阶层是政治、土地、经济、学术的主人,有专门为贵族传授学术、技能的官吏。庶民阶层是普通人民群众,为贵族阶层种地、打仗,没有受教育的资格。
分成四个等级,士、农、工、商。士是地主,农是农民。土地是固定资产,地主和农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农民思想淳朴,易于管理。工业发达容易引起工人叛乱造成威胁,商人狡猾,一旦发生动乱就携着财产转移他国。
诸侯国主为争领土发起战争,使一些贵族成员没落,沦为平民,靠教授学术或技能为生,由于各是一门学术或一门技艺的专家,诸子百家因此而来。
孔子的祖先是贵族成员。由于政治纠纷失去贵族地位,迁到鲁国。五十岁入朝为官,后来在政治阴谋中背井离乡,从此周游列国,仍然想找到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结果未遂人愿。
他周游列国时有大批学生跟随,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师,亦是中国的第一位私学教师。
他本身没有著作,以“述”的方式传授典籍、传统制度和观念。但不是单纯的传述,他的“述”里有很多新的思想,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而来。
从而使他成为新学派的创始人,这个学派的学者是《六经》的专家,所以被称为“儒家”。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遇到一些“隐者”,这些“隐者”是早期道家,为避开现世的纷争,遁迹山林。
传说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以“老子”为名的书,《老子》也叫做《道德经》,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
现代学者研究发现,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不在同一个年代。很有可能有个名叫“老聃”的人年长于孔子。《老子》这部书在老子的年代之后,但书里确实有老子的原话。
儒家和道家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激发的哲学思想。
儒家游社会之内,强调人的社会责任;道家游社会之外,强调人心顺应自然。
现代人很好的融合了两家的优点。
----资料来源于《中国哲学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