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胡适先生《读书谈生活》里的“读书”一篇文章,感觉很多事情原本都觉得是“死胡同”的路,读着读着发现原来自己所谓的“死胡同”,其实都只是我个人自己认为的绝路,我并没走到那个胡同内,其实只要靠近那面墙就会发现墙边有一个大转弯,你只有走到底才会发现这条路,所以啊,我们的眼睛也不一定能看到所有的路的。
一、我为何要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冷静,当自己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读书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不着急不焦虑,安安静静地走着,即使是错的,也要知道错在哪里。
二、读书的功用。宋真宗在《读书乐》中强调:“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普通人,读书的这些功用不一定都能一一实现,况且带着功利性的目的,阅读者本身的心态就是浮躁的,结果也不一定都能如你所愿。我觉得读书可以获取知识,开拓视野,使自己走出眼前的苟且,心胸开阔,心绪宁静,随时清空自己,从零开始,身心也自然健康一点。
三、读书的方法。胡适强调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所谓“精”,第一要求读书做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眼到一般看书的人基本都可以做到,看对文字就过;口到即将书中重要语句背诵流畅,需要用时可信手拈来,这要求就高了,一般读者都到达不到这水准,我是除了读书时代被逼无奈背诵过,其余时间根本没主动去尝试。心到即理解透彻书中涵盖的意思,一次就能做到心到的读者并不多,我个人则是必须反复翻看琢磨的。第二会疑,不怕疑难问题,读书中遇到的不理解之处,首先得去怀疑,无论是否合理,有怀疑才会去论证,论证后才能理解文章的更深层次的意义。第三是手到,主动动手查阅相关信息资料、积极分析书中的前后逻辑、不懂就寻找参考相关书籍阅读。只有存有这些积极主动的心态,读书的用处才会日益显现。
“博”胡适主张的博有两个意思:第一,为预备参考资料计,不可不博。第二,为做一个有用的人计,不可不博。所以书读的多,坏处并不多。博学正所以“大其心使开阔”,只要有心,多读书总是好的。
胡适最后总结一句话:“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我非常赞同并深信读书需要勤快,单单只是做到“眼到”,学到的也将是皮毛,如需收获,必须加以重视,字斟句酌,慢慢理解,才算真正的淌过读书路了……所以,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