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流行“断舍离”这个词,什么意思呢?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我的同事前段时间就说过,自己把家里不用的东西统统处理掉了,家里更加整洁了,也更加赏心悦目了,当然心情也变得更好了。
我也试着做了,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了之前的状态,所以也就需要再一次进行“断舍离”,我记得我妈在收拾家里的时候也是经常唠叨,收拾好了家里的一切,但是过一段时间还得收拾。我就想,难道以后我就要这样隔一段时间重复一次“断舍离”吗?
我觉得这只是表层意义上的“断舍离”,“断舍离”应当是分层次的,比如收拾家里,把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处理掉,这是第一层次,我们舍掉的只是外物,这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层次。
再深一点的层次呢,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过一段时间还需要一次“断舍离”呢,为什么又有了一些多余的东西呢?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的消费习惯问题,比如买东西的时候,经常买一些用处不大的东西回来,时间一长就攒多了。这一点的本质我觉得是我们的消费观的问题,我们买的东西是必要的还是需要的还是想要的呢?
必要的可以认为就是不买会死的,比如生活必需品,需要的可以认为是让我们在不死的情况下过得稍好一些,比如水果类的,想要的其实就是我们的欲望,有的话是锦上添花,没有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已经不合适了,比如孩子长大了,衣服不合适了;有的人身份变了,需要新的装备来装门面了,可能就会需要舍弃一些东西了。
那么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断舍离”呢,我觉得是有的,比如我们的行为习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不是得当,当众抽烟的习惯,做事三分钟热度的习惯,事情没做好习惯于找理由的习惯等等,这些需不需要“断舍离”呢?如果一个人想变得更好,这些当然也是需要“断舍离”的。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圈子的“断舍离”,人是环境的产物,你身处一个圈子,必然会受到这个圈子的潜移默化。你目前的圈子是能积极的帮助你呢,还是在拖你的后腿呢,还是已经成为了你不思进取的舒适区呢?当然你加入的各种群也是包含在内的。
如果再深一层的话,我觉得还有思维方式的“断舍离”,思维方式的落后才是很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的原因,也是最应该“断舍离”的地方。
有的人说思维方式是什么鬼?秋水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说是有两只狼来到一片肥美广阔的大草原上,一只狼说,这么大的草原,哪里有羊啊,我们岂不是要饿死,另一只狼说,这里的草这么肥美,肯定有很多羊,我们可以饱餐一顿了。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别,如果你只关注眼前的利益,那么也就失去了仰望星空的格局。
最好的例子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差别,每个人都是拥有一天24个小时,这是很公平的事情,但是穷人和富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一样吗,肯定是不一样的。穷人都在干什么,刷剧玩抖音浪费时间,富人在干什么,在学习充电讨论未来的趋势。
以上提到的不同层次的“断舍离”,不知道现在的你正处于什么层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