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没有看电影了。看到很多人在评论《血战钢锯岭》是部好电影。可能喜欢战争片的观众都是急性子,都已经在电影刚上映的前几天看过了,等我去居然可以选最好的座位,五六个人包场。就凭这个也值回票价了。
同样是描写战争的电影,主要人物都是普通士兵,都是肩负为国出战的光荣使命。又在差不多的档期上映,一样是美国导演出品,比较一下,真是天经地义。
一个被送上军事法庭差点进入监狱奇葩医务兵,在炮火横飞的战场上,毫发无损。同时还救了70多个战友。一场战斗,一个废材似的熊兵成了神。讲的是人的神性。
人生是一场战争,每一场战斗既是与敌人的较量也是与自己的较量。比利林恩的中场战讲的是英雄的人性纠结。李交用了比较新120帧摄像,无论是从技术方面还是从故事的走向看,他的追求不是为了取悦观众而表现故事的传奇性,是追求最大限度的真实精确呈现人本身。
最早看的梅尔吉布森的电影是《东方启示录》《勇敢的心》,十几年来李安和梅尔吉布森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所变化。不变的东西依然更加的个性鲜明特点突出。
印象中自己看过的李安的比较早期的电影是《饮食男女》,讲的就是台湾普通民众的生活的家长里短。逐渐成名的李安后面拍的后面的《卧虎藏龙》,就算是描写英雄,也会把关注重点放到人物真实平凡又相对比较隐密的一面。着力的要点任然是人性共同的部分。
梅尔吉布森的曾经的勇敢的心和现在的钢锯岭,是通过描写历史重要人物的非凡经历来展现人性中的稀缺的珍贵的伟大高尚的品质,比如勇敢和牺牲奉献精神。现在的钢锯岭,人物的选择虽然是普通的士兵,但是人物的经历是传奇的,主角的特质,仍然是大多数人所稀缺的接近于神性的最闪亮的人性之光。
李安不管是《饮食男女》厨师手里边用的菜刀,还是《卧虎藏龙》中的玄铁重剑。所施展的内功心法都是追求手术刀般精确的解剖人性。所向往的理想境界是庖丁解牛般的认识解读人性和呈现广泛的基础情感。
传奇和神话如同音乐里面的交响乐。荡气回肠,大气磅礴,让观众的心灵会有一种震撼和到达高度和更广阔天地的一种高峰体验。李安的作品更像是小提琴独奏的《梁祝》和二胡独奏的《二泉映月》,第一回徘徊在去这之中有着无限的层次和丰富饱满的情感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