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同学和佛祖老师的对话,到了上一章“如来悖论”时已差不多要告个段落了。须同学的终极问题“如何降伏其心”也有了最后的答案:无住布施,把一切都放下,什么事都不要放在心上啊。
须同学在佛祖老师的众多学生中排到解空第一,差不多就是解空课代表吧。所以这堂有关解空问题的课程就由须同学和佛祖老师来一问一答地给同学们解惑了。而上课到了这里须同学认为课程差不多了,可以搞课终的总结了。
“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老师,你刚才说的管不管用啊?须同学当然知道管用啦,这不,上课的手段嘛。
但是佛祖老师后面的回答就很微妙了,因为佛祖老师知道你须同学是解空课代表,这课不上你都知道,但另外这一千二百四十九个同学还没完全领会啊。当然老师还是比较大度的,没说须同学你问早了或是漏问了好多问题,而是顺着须同学的问题忽悠忽悠地又给忽悠回来了。下面我们来看看佛祖老师又是怎么忽悠回来的。
我们这堂课当然有人信啦!就是到了五百年后有人看到这篇课堂笔记,就会相信的。佛祖老师的回答很是肯定。这是因为早在很多很多年前开始的很长很长的时间里的很多很多的人都已明白了我们今天这堂课的道理了,种下了善根。
而善根是什么?怎么就种下了善根?为什么有千万佛种下善根后,能让人看了这篇课堂笔记,就会相信?须同学没有问,佛祖老师也没多做解释。佛祖老师后面还强调了一句: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
你看,只一念就信了
所以须同学啊,你就放一百个心吧,老师我是什么都知道的。
佛祖老师顺着须同学的问题顺带着搞了一下小总结,然后也顺带着植入了两个小心理暗示,也为我们挖了两个小小的坑:善根和悉知悉见。
好了这个小小的插曲暂时先不去管它,这两个小坑佛祖老师后面自会给我们填的。我们还是接着看下面的课程,看佛祖老师怎么给绕回来的。
前面不是说好多人信了吗?信了就得去实践,实践了就有成果,得到了了无量的福德。所谓的无量福德应该就是在向着无余涅槃的道路坚实地前进了。为什么能坚定地前进啊?因为“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因为信了这个道理,在无住布施的实践中不再着相了,不再着我相啊,人相啊什么的了。嘿嘿!这里佛祖老师狡猾狡猾地,偷偷地给塞进来两个概念:法相、非法相。
要怎样才能放下,才能降伏其心,在于佛教有一整套的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经一佛二佛无数佛验证了方式和方法。归结起来只三个字:戒、定、慧。当然真要是学起来做起来,那您就是当一辈子和尚也不见得就会是个得道高僧的。
这个戒定慧是我们参佛的方法;在外篇《色即是空》中说的佛教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论也可以称作法,法则的法;更推而广之,整个世界也可以称作法。而在这堂课里的法主要是指方法的法,不过你把法的另两层意思指代进去,没关系,也对。
前面上了这么久的课,如何能降伏其心,该问的须同学都问了,该说的佛祖老师也都教了。你看须同学不都要急于搞总结了嘛。
好了,大家都是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同样都是智者,有大智慧的人。理解了佛祖教的课程,记住了佛祖老师的教导,自然也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了。好了,佛祖老师已告诉了我们降伏其心的方法,我们照做就行了,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志们,我们努力吧!
对不起!佛祖老师对你说,您老又着相了!不会啊?我不是都无住布施了啊?什么我人众生寿者的相,都已离我远去了啊!怎么又着相了?
对不起,实在是对不起,你着了法相了。
你孜孜于成佛的方法,认真而执着地按方法做着,你不是着了法相了吗?然后你前面的修行转眼成为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佛祖老师是要告诉你,你要降伏其心,连老师教你的方法最后也是要放下的。
方法也要放下!好了,现在我真的明白了,参佛修行是没有方法的。
对不起,先生您又着相了!
啊!?
你着了非法相,参佛修行不是没有法,是要放下法!
唉!我又一次让佛祖老师给绕糊涂了!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