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初冬,身披和煦的阳光,重访22年前游览过的三国赤壁古战场。往年的摩崖石刻、残缺祭坛加古庵构成的不起眼景点,目前已被打造成湖北新增的国家级5A景区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同时也是国内唯一的一座以古战场为背景的5A景区。
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依湖北省会武汉,南临湖南名城岳阳,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著名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妇孺皆知的赤壁大战发生地。原来驻地的蒲圻县也因此被改称赤壁市。
众所周知,湖北有两个赤壁——黄州赤壁,即苏轼吟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赤壁”;以及蒲圻赤壁,即我们今天来到的“武赤壁”。这一争议早在北魏时期就有过结论: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荆州记》里考证,蒲圻沿江一百里有赤壁山,盖东吴诈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现代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求证道:赤壁古战场,乌林对岸是也,遗址出土多达3762件文物。乌林在今洪湖乌林镇,对岸即原蒲圻县境。这就是说,蒲圻赤壁才是真“周郎赤壁”,我以前写过的《赤壁怀古,阴错阳差的千古绝唱》,也讲到了这段历史公案。
赤壁古战场景区由金鸾山、南屏山和赤壁山组成,三山相连,分别定位最初的三个古迹(古庵、祭坛和摩崖石刻)。关于古战场的景区宣传语,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讲:赤壁矶头摩崖石刻,周瑜雄姿英发,指点江山如画;凤雏庵旁,千年银杏拔地参天,见证凤雏庞统巧献连环计;拜风台上,卧龙孔明羽扇纶巾,借出一个三国鼎立的新格局。一龙一凤齐聚赤壁,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这段导游词讲到了赤壁大战三位彪炳史册的人物,涉及了流传千古的三段历史典故,即指挥赤壁之战的兵马统帅周瑜,巧献连环计的庞统和借来东风的诸葛孔明。
周瑜、诸葛亮和庞统都是史上确有其人的英雄,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这三人都是赤壁之战的主角和获胜的关键人物。但是,东坡虽然弄错了赤壁的地点,却丝毫沒有混淆人物,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明白无误地写道:“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一次游览,我才真正理解了苏轼词的深意:历史上除了周瑜统军赤壁大战之外,诸葛亮借东风和庞统献连环计,均为罗贯中先生《三国演义》虚构的传奇。奇思妙想尚能千古传颂并成为5A景区的主体观景,足见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无穷魅力。
然而,当我们走过三山、穿越回三国,游览赤壁古战场,依然有必要让来到此处亲历研学旅行的莘莘学子们知晓,何为历史的原貌,何为小说家的文学创作。一番考证后,我也由衷地期待这篇游记,能够成为行走在历史与传奇、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另类导游词。
金鸾山一一庞统有没有连环计
三国赤壁古战场的游览从金鸾山景区起步。金鸾山的主角由庞统担纲。传说赤壁之战前,凤雏先生庞统就隐居在赤壁金鸾山,死后化为凤凰又飞了回来。鸾即凤也,金鸾山由此而得名。1987年,在金鸾山坡一座东吴砖室墓中,的确发现过诸葛亮设计制造的铜弩机,及东汉五铢钱和规矩星纹铜镜。沿着弯弯曲曲的仿古城墙步道走上金鸾山,恍惚间,仿佛穿越回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迎面而至,当代艺术家毕横创作的《解放·关公》塑像,展现了手握青龙偃月刀的巨型关公,一夫挡关,万夫莫敌。在重装士兵的簇拥下,作品竟然将传统的关公形象,幻化为现代版的变形金刚。钟鼓楼在古代主要用于报时,楼上悬有一口大铜钟,曾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如今却演变为祈福求财之场地。关羽不仅是历史人物,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他更是成为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无敌的存在和义薄云天的忠义象征,甚至被尊为关帝。有的道教庙宇则将他作为“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财神来供奉。这座三国赤壁财神殿,供奉的正是武财神关公。由关帝来接管赵公元帅的职位,或许,其显赫的身份与当代市场经济更加接轨。
拾梯而上,我细细地观看“三十六计牌廊”。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据称,赤壁大战也用到其中部分计谋。其中最出色的当属庞统的连环计助火烧赤壁,而曹操战败之后立马“走为上”。但这些究竟是传说还是史实,且留待后面再来导读,请把目光转向这个小亭。
小亭名称叫“舌战堂”,讲的是《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诸葛亮以一人之舌,力辨东吴众多主降官员,说服孙权,促使孙刘结盟抗曹。诸葛亮舌战群儒虽然写得十分精彩,但其真实性并不可考据。倒是诸葛亮如何说服孙权,在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里有详细记载:“先主(刘备)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孙权)拥军在柴桑(今九江),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刘备)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率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以巧舌说服孙权,就是孔明在此役主要的贡献。然而,请各位记住,与庞统一样,诸葛亮本人并没有直接参与赤壁之战。
我们已经看见了金鸾山山门,上书“赤壁古风”四个大字。山门附近有阅书亭,景区介绍说是庞统阅览兵书之所在。游览至此,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的第一位英雄人物正式登台,第一大古迹凤雏庵即将出场。
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湖北襄阳人,与卧龙诸葛亮同为东汉末年隐居于襄阳的名士。当年民间传言,得龙凤中的一人便可得天下。据《三国演义》的推演,赤壁大战之前,庞统在草庵内披阅兵书,巧遇曹操派来的谋士蒋干,遂偕同蒋干过江,向曹操献了连环计。因曹操的北方士兵不习惯坐船,庞统建议:将战船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从而增加船的稳定性。曹操欣然采纳庞统的建议,其结果造成赤壁战中的船只遭到东吴的火攻之际,无法挣脱而“灰飞烟灭”,庞统的“连环计”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一株古藤叫连环古藤,传说庞统就是由这株千年古藤环绕而生灵感,悟出了连环妙计。古藤旁的凤雏菴是凤雏先生隐居之地。两颗千年古银杏,雌雄同体,遮天蔽日,是庞统当年亲手栽种,更有人传说庞统死后变的凤凰,就栖息于这颗银杏树上。现存菴堂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原为九重大殿,今仅存最上一重,建筑面积仅300平米的三个殿室。第一室为凤雏庵正殿,迎面神台上端坐着庞统;第二室供奉着观音;第三室为接待休息室。凤雏先生塑像两侧有对联一副:“造物忌多才,龙凤岂容归一室;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许三分”,可谓竭尽赞誉之词。
继续游览金鸾山,依然可见庞统在此生活的种种遗迹,如万寿亭、庞统井等等。不过,经过查阅历史资料,我不禁对这些景物的真实性产生了疑惑。
疑惑之一是庞统其人。正史里通常介绍说,庞统原为周瑜的功曹,周瑜在四川作战病故后他送丧至东吴,然后投奔刘备成为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在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策。进围雒县,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36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葬于落凤坡。凤雏死于落凤坡,此乃天意,但并没有正史资料说他参加过赤壁战役。
疑惑之二是没有正史资料说庞统居住在(或到过)蒲圻赤壁这块宝地。倒是在湖北黄州赤壁(东坡文赤壁)的长江对岸,即鄂州(古武昌)西山山麓,我也发现有一处“庞统读书处”。景区标牌介绍说,庞统是在鄂州与曹操的说客蒋干相见,并渡江面见曹操的。
最大的疑惑在于,庞统献连环计没有任何史料为佐证。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是黄盖看到曹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告诉周瑜可以烧毁船舰,逼迫他们退走。真实的赤壁之战,可以说压根就没有什么“连环计”。在金鸾山,我们看到的三国赤壁庞统先生的“遗迹”,包括后来新建的“三国雕塑园”,都是受了《三国演义》小说影响的民间传说。
例如,三国雕塑园是以《三国演义》经典故事为脉络的新建的雕塑群。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孙权亲临赤壁吴王台督战,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张飞当阳桥上一声吼,凤仪亭吕布戏貂蝉,小乔初嫁和刘备三顾茅庐在桥上偶遇骑驴老者、孔明岳父黄承彦等等,均源于小说《三国演义》。唯独以下两个景观确有深意。
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赤壁歌送别》牌匾,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此诗直接点题“周瑜于此破曹公”,妥妥地没有庞统、诸葛亮什么事儿。二是周郎刻壁雕塑。相传赤壁大胜后,周瑜意犹未尽,纵马赤壁,见一巨石拔地而起,遂拔佩剑,刻下“赤壁”二字。依我愚见,倒不如将此处周瑜的头盔换成儒巾,佩剑换成羽毛扇,才贴近于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周郎形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南屏山一一孔明有没有借东风
三国赤壁古战场游览的第二景区是南屏山。南屏山景区的主角显然就是闻名天下的诸葛亮。《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在描述诸葛亮仗剑作法,借东风帮助周瑜纵火破曹的时候,这样写道:“都督若要东南风,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显然,南屏山的来历出自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
进入南屏山,气喘吁吁地拾级而上。南屏山顶建有三国赤壁古战场的第二大古迹——拜风台,即当年诸葛亮“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的古遗址。
拜风台又名武侯宫,始建于明洪武十六年,后分别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和民国二十五年重建,说古也并不古老。有前后相连的两殿一厅,周围环以苍松翠柏,衬以新建亭台。拜风台的前殿为诸葛亮的浮雕像和其人其事之简介。神光普照的匾额下,居然端坐着尧、舜、禹——与诸葛亮的时代相隔了不知道多少年。后殿的人物雕像,左右为张飞和关羽,并且十分罕见地把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二人并列于C位。
拜风台祭奠的是孔明借东风的轶事,披头散发、装神弄鬼作法术的诸葛亮也因此“功盖天下”。似乎没有他借来东风,赤壁大战决然不会成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拜风台的附属建筑,如南屏山上诸葛草堂、赤壁碑林等,以及南屏山下的草船、射箭台等,大都围绕着“诸葛亮借东风”来展开。然而,我的问题仍然在于:历史上究竟没有诸葛亮借东风这件事?前人已经认识到,诸葛亮并非有呼风唤雨的特异功能,而是他深谙天文地理,能够提前预见天气的变化。但现在我们知道,正史中的诸葛亮,压根就没有参加赤壁之战,“设坛台,借东风”更无从说起。正如苏东坡诗所写,三国故事中“羽扇纶巾”的形像是周瑜而非孔明。
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据当代气象学家分析,那年十月出现了日蚀,气候反常。来自东南沿海一带的副热带高压北上,形成了冬季刮东南风的奇观。火烧赤壁的指挥者周瑜、黄盖等人,聪明地抓住赤壁刮东风的天赐良机,用火攻打败了曹军。而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也是源于《三国演义》的艺术虚构。
赤壁山一一为什么是周瑜
三国赤壁古战场游览的第三景赤壁山,是当年赤壁大战的发生地。赤壁山的主角只能是当年的东吴大都督周瑜。
周瑜,字公瑾,东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自幼与孙权之兄孙策交好。史书说他身材高大,容貌俊美,气度非凡,除了会打仗,还精通音律。与《三国演义》描述相反,他的年龄比诸葛亮要大6岁。
赤壁山上尽是围绕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景致。这座望江亭,相传东吴老将黄盖曾在此察看曹营,发现了曹军舰船首尾相连,决定用诈降计火烧曹军。这座位于赤壁矶头崖上的翼江亭,因赤壁山如鲲鹏的翅膀斜插江心而得名,民国时期由辛亥元老蔡汉卿重建。因翼江亭视野极好,一眼望去,能清晰看到对江的乌林,所以成了周瑜的前沿观察哨和指挥所。为纪念当年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丰功伟绩,周瑜雕像由26块花岗石雕刻而成,高8.58米,是湖北最大的人物石雕像。雕像揉合了汉画像石刻、北魏石刻和现代建筑艺术特点,将周瑜的雄姿英武表现得淋漓尽致。
穿过古色古香的大门,沿阶下到赤壁矶头。我终于再次看到赤壁古战场的第三个、也是最为著名的古迹“摩崖石刻”——“赤壁”二字据称是周瑜亲手所书,字的上方还有一白色“鸾”字符号,相传为吕洞宾所刻的镇压洪魔符。而据有人对字体字形考证,“赤壁”应是唐代人所书(相传吕洞宾亦为唐人)。有关周瑜刻字,还有一则传说: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江面一片火海,把江边崖壁映得通红。周瑜提剑在崖壁刻下“赤壁”,因巨手神笔,力盖千钧,字迹竟透过石崖到山後,映出了反写的字样。
依据我国第一个以战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赤壁大战陈列馆的出土文物和地图,我终于厘清了赤壁大战的脉络,与“演义版”大相径庭。面对古战场原址的浩瀚江水,且听我娓娓道来真实的赤壁大战威武雄壮的进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曹操在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亲统大军20万(非《三国演义》说83万),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并在襄阳至荆州的当阳长坂坡击溃刘备军。刘备收缩残余部队逃至夏口(今武昌)和樊口(今鄂州),仅余2万残兵(有人说刘备仅剩下2 千人马,因为他的总兵力中主要是刘表长子刘琦部的1万多江夏军)。曹操大军继续南进占领江陵(今荆州市),准备乘胜向孙权的江东进军。
就在曹军压境的危急关头,刘备派出诸葛亮前往柴桑(今九江)说服孙权。东吴时任中护军、执掌实权的周瑜力排众议,促使孙权下决心同意建立孙刘联盟,合作抗曹。孙权命周瑜为都督,率领3万精锐水师,进驻夏口,与刘备合军一处,共计约5万兵力。曹军由江陵东进,长途跋涉,北方将士不服水土,多染疾疫,战力削弱,与江东水军隔江相持于乌林和赤壁之间。
江东军的天才统帅周瑜,审时度势,毅然采纳了老将黄盖的火攻计谋,施诈降骗取了曹操的信任。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黄盖指挥十艘蒙冲斗舰,满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乘着东南风,假称投降,向北岸疾驰,冲击曹军水寨。因曹军战船被铁链锁住 无法拆开,岸上营寨也被引燃起火,烈焰冲天,陷于一片火海。周瑜随即指挥大部队渡江,在熊熊火光中歼灭了曹军的主力。所谓孔明“三气周瑜”也是罗贯中先生为蜀汉站台而加入的桥段。可以说,没有周瑜就没有赤壁之战的胜利。
此时,刘备也率本部人马向乌林两侧攻击。曹军残部腹背受敌,只好撤出乌林,向华容道方向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刘备早在华容道上选派精兵,巧施埋伏,曹军损耗大半,被迫退回许昌(历史上并没有《三国演义》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之说)。从而,结束了曹孙刘三方赤壁之战,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峙局面。
仍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结束我们的赤壁古战场怀古行一一只有“周郎赤壁”才是古战场的历史真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