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简书的初期,总是想着每天坚持输出点什么。可是没过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感觉自己的生活太贫乏,吃吃喝喝,每天就这么过去了,没什么值得写的。
直到我最近看了迈克尔·拉毕格这本《开发故事创意》,作者说只要你已经过了10来岁,你几乎会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看到了一遍。直接或间接的体会到了一切——胜利、失败、爱、恨、等等。
你缺乏的不是经历,而是怎样去辨别、珍视、塑造这些经历。
迈克尔·拉毕格曾任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影视系主任,并建立该学院的纪录片中心。他的《导演创作完全手册》《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一版再版,在故事创作,开发创意方面很有一套自己的心得。
如果说,美国广告大师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说过:“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一个创意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那么,这本《开发故事创意》就是在教你怎样提炼更好的元素,以及如何来整理这些元素。
首先是——CLOSAT游戏(创作素材)。
何为CLOSAT?
C=某个人物(Characters)以及对人物的描述。他/她有潜力成为某个故事的角色。
L=有趣的可视化地点(Location).
O=让人好奇或者能够引起共鸣的物件(Object).
S=充满矛盾或者揭示性的情景(Situation)
A=不同寻常或者揭示性的行动(Act)
T=任何你感兴趣的主题(Theme)或者在你的生活中呈现的主题。
这个游戏是帮助我们记录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事”,也可以用来记录脑海中想象的人,事物以及情景。然后按照这个6个字母,不同的标签主题来进行分类。
例如:
当你养成习惯,每天在碎片化时间内创造出几张这样的卡片,写作的时候根本不怕没有素材。时间久了,从不同的角度创作出这些卡片,也能让你有更多自己独一无二的视角。
其次:收集素材
图片档案
梦境记事本
新闻档案
作家随身记事本。
看到上面的小标题其实也很好理解,生活中,做个勤劳的人。看到好看的图片,随时收藏下来;做了很特殊的梦,不妨慢慢回忆,一点点的记录下来;每天我们都会看新闻,建立一个文件夹专门保存有意思的新闻故事,以前发生的旧的新闻,有价值的也可以收集起来,以备不妨之需。作家随身笔记本,其实就是车上,路上,飞机上,旅途中,行走中,如果突然有什么点子,及时在本子记录下来。也可以记录在手机里,晚上回去梳理一番,整理到笔记本中。
接着——故事大纲
大纲集中关注故事整体结构,并阐述情节。它可以让你的基本创意保持简洁紧促,让所有重要的问题集中显现出来,也可以随时修改,对话和其他细节可以之后再写作。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创作故事,也能大大的提高效率。
以我为例:之前不管是写日记,写书评,写一些别的题材文章,我几乎不怎么列大纲的,看书也不怎么做笔记。后来写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书评——为什么你读那么多书,收获却那么少?慢慢意识到笔记,跟大纲的重要性。渐渐开始边阅读,边记录一些感受,最后看完整本书,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写大纲。随时延伸,随时修改,这样一篇书评,或是故事,写下来比较有结构性,也很流畅。
然后——创意写作练习
如果你还是觉着没什么素材可以写,试着从童年故事入手,除了童年故事,还有家庭故事。这些都不想写?那还可以从自己角度,重述神话故事,传奇故事,民间故事,再不济也可以写写历史故事。甚至,改编一些现有的故事,电影,以及新闻事件等等。
素材真的很多,用CLOSAT的方式来整理这些主题的人物,场地,情节,性格等等,一朝一夕都完成不了,需要做的太多了。
最后——笔耕不辍,一直写下去。
所有写字的人都一致认为,成为作家只有一项先决条件,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笔耕不辍。是的,每一个有过写字体验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感受,长期保持创作的过程,会让你更快的进入角色,更好的流畅的完成整片文章的写作。如果中间断断续续,不怎么写的话,笔杆也会生锈。需要花费很多前期工作来完善。
天才很少生来就是天才,大多都是在喜欢的事情上花费了很多时间跟精力,作家也一样。一个好的灵感并不是突然到来,而是你保持这种创造的过程,脑洞一直大开,才突然降临到你身上的。没有灵感是等待的突然被激发,必定都是经过了很长一番准备,被作为奖赏,降临到那个有能力接的人身上。
为什么要讲故事,为什么要写作,原因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自我发现”,写作就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那些没办法讲出来的事,可以写出来,负面的东西通过写的过程发泄掉,那些潜在的想法,随着文字一起出现,你会清晰的看到自己所思所想,身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