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觉得同学录里写「友谊长存」的同学都是无趣的,但后来发现,这才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祝福。
每到一个阶段,每换一间学校,每转一间公司,我们的朋友圈都会大换血,每一次的转换都会让你的圈子变得更大,却也让你的心逐渐缩小。
前些天在知乎看到的一段话:友情里最让人唏嘘的时刻是,一开始我把你当成值得深交的人,后来因为时间或距离把我们渐渐拉远,于是不断说服自己人与人之间本该如此淡薄。又把你放回到一个普通朋友的位置,与你维持着表面的和平。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你连半分都不知。
同学聚会时,都会心生感慨,席间除了追忆往昔,便是攀比吹嘘,那些年少时结伴上篮的兄弟,课间携手去洗手间的姐妹,不过短短几年,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
可能是人际交往到了青黄不接的过渡期,儿时玩伴多已成家立业,少年同窗如今各安天涯,大学知己更是四散于海内外。
新结交的朋友寥寥无几,旧时的玩伴又分隔两地。
我们总是感叹,老朋友不懂新情况,新朋友不懂老脾气。
可是大多数人一边追逐稳固的友谊,一边又没有足够的能力维护好每一段关系。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
想找久未联系的朋友聊聊天,可点开对方的头像,又不知道如何开口。顺手看了看她的朋友圈,发现早已变成一条横线。
你默默地关掉了手机,长叹了一口气。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微信好友有很多,但能和你聊上几句的其实没几个。
IOS 版本的微信早段时间推出一个新功能:帮你筛选出列表里那些不常联系的好友。
我看了一下自己微信一共有739个好友,但筛选出「半年内没有单独聊天」的好友竟然有630个。
从特别关心到取消关心,从聊天置顶到不常联系,从单独分组到大众分组,从秒赞秒回到朋友圈孤零零一条横线,只有社交软件变化的位置记录了友情逐渐变淡的过程。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人们的社交关系,以寄“圣诞卡片”来衡量人最多能和多少朋友维持“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精力成本”的友谊,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人最多只能与150人建立起实质关系,不可能比这个数字多出太多。
这个事实,仔细想想其实挺孤独:
不论你在人际方面多么长袖善舞,和你建立实质关联的朋友,一张纸就能写完。
如果《遇见陌生人》里那句话所言不虚,人的一生平均会遇到2920万人,会与其中的3000人结交,与其中一人相爱,那么现在的你,除了正在与之结交的150人,还有2850段人际关系,要么在还未抵达的未来,要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沉没在过去。
所以在人生的长河中,一段友谊的消散几乎是必然的。
我喜欢陈奕迅的一首歌曲——《好久不见》。也喜欢这四个字——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是两个原本熟悉的人久别重逢的用语,里面本身就包含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还有两个人再也回不到当初的无奈。
“好久不见”不再局限于久别重逢的恋人,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似乎在跟很多人和事在说好久不见。
感谢在这世上遇见了你,彼此挂念,彼此珍重,好久不见,只愿你事事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