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霞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每次听到成龙大哥唱这首《国家》,总让我感动不已,感动之余,不得不认真思考国与家的关系。
回顾70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贫困落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的成立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向世界展现了我们的“中国速度”,中国人的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望我们家半个多世纪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更见证了祖国的不断发展和繁荣昌盛,更庆幸自己生在一个最幸福的时代,最自信的时代,最辉煌的时代。
70年代初,我还在上小学。兄弟姊妹的穿衣问题成为母亲最操心的事情。因为那时买布得有布票,而布票的发放有严格的限量,根本不够用。我和弟弟们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衣服裤子穿不到两年就短了破了,母亲没布料给我们缝制新衣服,只得在裤子的臀部和膝盖上打上圆形和长方形的补丁,在衣裤的袖口角边接上一块旧布继续穿。衣服风格单一、颜色沉闷就更不用说了。
有一年春节,在大城市工作的姑妈来我家,给我带来了五尺红底白花的灯心绒布,母亲郑重地将我领到裁缝铺,量体裁衣。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去街上玩,吸引了数不清的羡慕眼光。我站在镜子前,总也看不够,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美丽的衣服了。
开学了,穿上新衣服去上学,被同学们围观议论。母亲说,那么好的衣服只能在重要场合穿。我恋恋不舍地将衣服放进箱底。后来,我的表姐出嫁让我去送亲,我欢天喜地的从箱底翻出这件衣服,才发现衣服太小了,根本穿不上。想到我下面全是弟弟,也不能穿,伤心得眼泪直流。
如今,各种品牌和风格的衣服琳琅满目,线上线下大大小小的服装卖场随处可见,衣服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御寒保暖,舒适、个性和时尚才是人们的普遍要求。
有次陪儿子买衣服,我又想起了那件红底白花的灯心绒衣服,便讲给儿子听。儿子感觉我在讲天方夜谭,对于布票、粮票之类的东西,他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在哪个年代,衣服可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最要命的是吃饭问题,一日三餐不可少。我们家小孩子多,工分少,村里一年分的口粮只够小半年吃,大半年的粮食就靠我爷爷背着背篓去市场上卖些蔬菜鸡蛋换钱,再买几斤价格较低的粗粮回家。
奶奶做饭时,将很少的白米饭垫在籈底,上面都是荞麦饭,焖红薯洋芋饭时,则将白米饭盖在上面。二弟嘴细,从蒸笼里盛饭就使劲打洞,从锅里盛饭就轻轻地刮上边薄薄的一层。爷爷骂二弟: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还挑三捡四。确实如此,不知老爷爷背烂了几个背篓,卖了多少白菜鸡蛋,换回多少玉米洋芋才养活了我们姐弟六人。
随着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施,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改革开放后,国家又取消了公余粮的征收,自古有之的皇粮豁免了,给农民减了负,随后又给农民种粮以补贴,让农民的生活逐步向城里人靠近,城乡差别不断缩小。
过去,我们姐弟盼望着端五节的包子、中秋节的饼子、春节的年猪肉。今天,分门别类的食品应有尽有,天天如同过节。过去,父母担心的是孩子们吃不饱,长不高。现在,二老发愁的是,子女们送回家的各种食品吃不完,放坏了可惜。
“儿子们渐渐长大了,该请媒人说媳妇了。”“可我们家仅有半间房,哪家姑娘愿意嫁到我家呢?”这是父母在半夜里的对话,我至今忘不了。原来,父母睡不着觉,忧心的是弟弟们娶媳妇的房子。他们一方面盼着儿子们快长快大,一方面又害怕儿子们长大。他们多矛盾啊!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
弟弟们长大了,国家政策好了,上大学的上大学,工作的工作,做生意的做生意,我家的经济条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上升同步好转。弟弟们有买复式楼的,有买花园洋房的,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感谢改革开放,感谢邓小平。”这是母亲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母亲心里的话。
现如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砥砺前行。我们姐弟六家,家家都开上了私家车,有两个弟弟家里还不至一辆车。懒得开车,出租车招手即停,“滴滴”、“神州快车”等打车软件更方便了出行;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高铁和动车。目前,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高达3万多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远在南京的姨妈要是想念我妈了,早晨做上高铁,晚上就可以见面了。所有这此,真是父母和我做梦都没相到的事情。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成龙大哥的歌声响在我的耳边,激荡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