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士懋
编辑:李邦源
导读:不汗而汗,只因阴阳调和,汗出病愈。
徐某,男,35岁。1977年7月13日初诊
肝炎病史12年,1976年底加重,发热无汗,虽酷暑亦干热无汗。体温38℃左右,反复鼻衄,恶心呕吐,不欲食,心中烦热,至夜尤甚。渴喜饮冷,连饮冷水三四碗心中方畅。腹如鼓,脐突,腹围达110cm,阴囊肿如孩头,因腹压大而出现腹股沟斜疝,卧床不能翻身,每日尿量200ml左右。皮肤及巩膜黄染(++),食道中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血小板22×109/L,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为2.7:3.9。
曾用激素、利尿剂、血浆蛋白等;中药用健脾利尿、清热解毒法等,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半年,病情日渐恶化。
脉弦数,舌绛少苔。面色暗滞,肌肤甲错。
证属:瘀血搏结,化热伤阴。
法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以膈下逐瘀汤主之:
桃仁9g,红花9g,五灵脂15g
赤芍9g,丹参15g,丹皮12g
青蒿12g,郁金6g,生地12g
银柴胡6g,生牡蛎30g,海藻15g
玄参15g
服药23剂,腹围减至84cm,每日尿量增至1800ml。身热、心中烦热、渴喜冷饮、恶心呕吐等症均除,周身已见汗出。改用养阴益气软坚法。10月中旬,腹水消退后,右胸腔出现大量积热,为悬饮停留胸胁,改用泻肺活瘀法。至11月14日,胸水全部消失。1978年1月,黄染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多次化验正常,钡餐未见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于1978年3月12日出院。又配活血软坚丸药一料继服。随访2年,情况良好,一直全日工作。
按:本例曾因水势泛滥而用十枣散逐水,初服0.4g,魄门如烙,未泻。再服加至0.6g,均未泻水,后用活血软坚法而效。
患者干热无汗,即使盛暑亦无汗,何也?盖因瘀血阻塞,阳气不布,津液不敷,故无汗。
治疗中,始终未着眼于汗,然瘀热解,气机畅,阳可布,津可敷,反不汗而汗。据此汗可推知瘀热已解,气机已畅,阴阳调和,乃自然而然汗出。发汗原无定法,此案乃为有力证明。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人身亦阴阳调和,阳加于阴乃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