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中有两首根据电影内容仿制《诗经》的诗,分别是《乐土》《女怀》,虽然用词七拼八凑,但是形似,唱调相似。
电影原著中《女怀》运用“依字行腔”的吟诵方法,因此我们听上去没有调,只是字尾加了尾音,加上一帮战士以喊号子一样的方式吟诵,很野性的腔调,让人听出了调戏的意味。其实这是一首民间男子向女子求爱的歌谣,因此片尾邓蝉玉临终时让姬发闭着眼睛唱,让他们圆满这个不可能的姻缘梦。
另一首《乐土》,歌曲出现的场景主要就是在西岐百姓篝火欢歌的场景。它与《女怀》都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创作,用反复吟唱来深化情感。四言为主,杂句为辅,意象表达明确。来看看词:
凤鸣岐山,于高岗于彼朝阳。鱼潜渭水,于碧波于此春光。黍稷薿薿,土润风和雨露降。麦浪滚滚,有菽有稻有高粱。适此乐土,我守我护。同此家国,我行我路。(反复两次)
凤鸣岐山,于高岗于彼朝阳。鱼潜渭水,于碧波于此春光。黍稷薿薿,土润风和雨露降。麦浪滚滚,有菽有稻有高粱。适此乐土,我守我护。同此家国,我行我路。(反复四次)
由于要跟电影主题切合,而《诗经》中没有类似的诗篇,因此作者用了很聪明的办法,俗话说唐诗三百,不会吟也会偷。因此作者用了《诗经》里好些篇章的原话进行拼凑,然后还加些现代诗写法的脑补。
“凤鸣岐山,于高岗于彼朝阳。”与《诗经·大雅·卷阿》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相似度很高吧?仔细一读,诗经原句是押韵的,而《乐土》把每句字数改了,看似与诗经写法似,但是其实更接近现代诗。怎么说呢?《诗经》里的文字大部分是单音词,而这首《乐土》,用的是双音词,两个字表达一个意思,有很明显的现代文字的味道。当然,这也不能诟病,歌曲唱起来有古风味道,很好听,同时也引用了很多《诗经》里的文字,也是有一定的复古意识的。例如“乐土”一词,也是取自于《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是一首讽刺诗,而《乐土》就采用了“乐土”的意象“幸福美好的地方”与《硕鼠》的风格又不一样了。
“黍稷薿薿”一句是出自《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仔细一看,就是把两句合并一起。还有“麦浪滚滚,有菽有稻有高粱。”这句就有点奇怪了,明明是写麦田的,后面又添加了三种谷类的名字。而《诗经》里也有相似表达,不过比这句精妙多了:“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此句出自《诗经·鄘风·载驰》,描写卫夫人在去救国的路上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古人不会用到“麦浪”的字眼,此处就用“芃芃”叠词来形容麦的茂盛。总的来说,似曾相识的字句和歌风确实让人觉得亲切。如果措辞方面能更古雅一点就更好了。
《女怀》也是能看到拼凑的痕迹。
有女怀春,河水其泱,何不同舟。
有女独行,山野其荒,何不同车。
有女忧心,雨雪其滂,何不同止。
愿慰汝心伤,有女无归,北风其凉,何不同栖。
“有女怀春”:出自《诗经·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河水其泱”:化用《诗经·小雅·瞻波洛矣》“瞻波洛矣,维水泱泱”。“有女独行”:化用《诗经·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波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等表达女子独行的情境。“何不同车”:化用《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忧心”:出自《诗经·国风·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北风其凉”、“雨雪其滂”:化用《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有女无归”:化用《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中“之子于归”,反用其义表达女子无归处的状态。
整首诗比《乐土》更接近《诗经》的诗风,重复且诗意连续递进。
在电影中能看到传统的吟诵方式,又能看到仿写的古诗,对于我来说还是很开心的。这部电影我是挺喜欢的,不知道为什么影评不高,今时今日有想法又愿意去实践的人是值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