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致像素 摄影:浅浅
一、
自大学在外求学工作至今,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漂泊数载,每年归乡的次数屈指可数。记忆中的故乡:翠柳绿堤、鸟语花香,抽穗的小麦遍布田野,如今甚是怀念。
还记得小时候的春天,几个小伙伴到山上折迎春花,在茅草地找茅针,笑闹着穿梭在村野田庄的羊肠小道。那些短暂又美好的童年回忆,依然历历在目。在这个春末夏初的季节,我终于安耐不住内心的回响重回故里,重温旧时光。
上海距老家虽不算太远,乘车却颇为周折,一路折腾下来也要十几个小时。回到家,凳子还没焐热,便被发小拉着去了小时候经常一起玩闹的水坝。换做以前,我可能会先休息半天,但现在我不想再浪费大好时光,时不待我,只争朝夕。
静下心来感受习以为常的风景,倏然发觉自己生活的地方竟然这么美。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几只水鸟时不时轻巧地掠过水面,给宽阔的水面平添几分生气。几位垂钓者静坐在水岸边,这种与水相亲、与风相戏、与天地相融的心情、心境,着实让我羡煞。不知趣的我们,叽叽喳喳的走过,直到他们回头暗示,才不好意思的噤了声。
这个季节的太阳温暖而不毒辣,洒在身上,每一寸都是上天的恩赐。
下午五点钟的阳光依然灿烂,阳光像巨大的毯子一般平整摊开,地上的身影被慢慢拉长,像极了人生。
水坝边上的麦子颗颗饱满,听家人说今年雨水充足,阳光充沛,是个丰收年。最终还是忍不住折下一株,玩弄于鼓掌,就像顽皮的小时候。
此时此刻,站在这绿水青山间的我,像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游客一样举起手机拍个不停。
走走停停,忽然发现以前荒凉的山脚下现在多了几栋砖瓦房,是当地的百姓在此养殖家禽牲畜,犬声鸡鸣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这片从小伴我长大,陌生又熟悉的土地,也在悄悄变化、不断成长。
二、
四五月份,温度虽适宜,但却要和漫天飞舞的杨柳飞絮做缠斗。我秉着“君子不跟小人斗”的心态,为自己的“怂”找了个完美借口,躲家里跟各位小伙伴开动员大会。
笨笨,七岁左右了呢,看家护院可是超级称职。没事儿时,我爱跟它讲话,它有时仰着头,摇着尾巴,听我胡说;有时拉耸着耳朵,低眉顺眼听我碎碎念,这个倾听者必须要给满分呀!
这只小馋喵,七八个月大了,因为生性嘴馋喜荤,几次差点夭折,却都神奇的挺了过来。让我不禁相信,猫有九条命的说法。这不,这大爷吃饱喝足,走哪一躺,你瞅啥?瞅你咋地!
这只鸭子好像也来家里好久了,我这主人不称职,平时很少互动。今天它很认真地给我当了回模特,站在栏杆边上好久不动弹,任由我胡乱的拍。可惜鸡圈的那群鸡却并不配合我的演出,昂首阔步,随镜头不断移动,让我哭笑不得。
这只超级可爱的小兔纸,是外甥跟另外两个朋友合买的。看我回来了,特意带来跟我分享,我还替她养了几日。见了它,才知道什么叫做“软萌”,怎么会有这么软萌软萌的动物呢,简直太可爱了。它整日不停地吃青菜,嘴角被染绿了依然不停地吃。但是,它为什么不吃胡萝卜呢?
临近饭点,老妈打算给我们做菜盒吃。看着厨房高高的柴火垛,赞叹佩服老妈做事的态度。后面被烟火熏黑的墙面,让我不禁想起初中时候英语老师经常讲的一句话:“没有熏不黑的厨房”。果不其然,日积月累的力量不容小觑。
我最爱柴火灶烧的饭,味道特别香。在城市生活久了,会特别怀念家里的饭菜。用柴火灶、大铁锅烹饪出来的食物味道才纯正。除此之外,焦香才是柴火灶烧饭好吃的主要原因。锅底焦黄色的锅巴是我从小到大的最爱,颜色越红烧出的饭越觉得香,锅巴吃起来自然更香。时过境迁,现在有小外甥跟我争抢锅巴吃,我权当自己是个孩子,不知“羞耻”~
老妈说,自家柴鸡下的蛋,蛋黄很大而且很红,一对比还真是颜色和大小不一样呢~
拌馅、和面、擀面皮、烙饼……经过一些列琐粹流程,当当当当~韭菜盒子终于出锅啦!上下两层薄而香脆的皮夹着柔软香滑的馅,吃起来香脆柔滑,简直美味。那不光是饭菜的香,更是因为这是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一直以来,我非常喜欢美食博主李子柒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浮躁的心情总能因为她的美食视频而平静。可当我真正用心发现自己的生活时,竟也这般美好,有山有水有庄稼,有猫有狗有兔子,自家屋顶种菜,一切自然而富有生机。我所羡慕的,不就是自己所拥有的吗?我想这就是乡村生活的魅力吧。
朋友询问我近况,我打趣道:过的不知道星期几,只知道白天和黑夜。简单的生活总是美好的,简单到抛弃杂念,回归本真。
上学时候读李渔的《闲情偶寄》,当时只觉美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更羡慕起他来。今以拙笔记录一下自己的闲暇生活,只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有生之年,希望自己能多去感受体验不同生活,去享受人生的美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