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红楼梦》里有“金玉良缘”一说,“金”就是薛宝钗,而“玉”就是贾宝玉。今天就通过宝玉和宝钗的一次相会互动,聊聊那个“金”的来历是真还是假。
这一天,宝玉听说薛宝钗抱恙,他是个挺讲亲情的孩子,就专门去看她。
在宝钗的房间里,宝玉细细地打量了一下宝钗:
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儿,蜜合色绵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绵裙,一色半新不旧,看来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最后两句,当属作者点评,不过也确实可以从穿衣“一色半新不旧”,“不觉奢华”,“唇不点”,“眉不画”等处看出来。这是与林黛玉截然不同的美。
趁在自己房中的机会(在其他地方,宝钗恐怕要更讲究些),宝钗一面问各长辈和姐妹好,一面也好好地打量了一番宝玉:
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銮绦,项上掛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然后她对宝玉的这块玉产生了兴趣: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地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然后宝玉从项上摘下那块玉递到宝钗手里,宝钗托在手掌上看,“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然后宝钗又念了那块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薛宝钗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并触摸那通灵宝玉。她自然是与林黛玉一样早就听说过的,也深感好奇,且不是以前没机会,而是她平时总是要端着,不好轻易表达好奇心,随意提类似的要求。
薛宝钗与史湘云关系甚好,恐怕也有内心隐隐向往她那种没心没肺活法的因素。
不过呢,宝钗细细看过后,却没有品鉴一番,却回头去催莺儿倒茶,怪她“也在这里发呆”,结果引出了莺儿一句话: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这样又引起了宝玉的好奇心,要求也让他“赏鉴赏鉴”。
这就产生争议了:薛宝钗让莺儿去倒茶,是不是预想好的一个暗号,提醒莺儿赶紧说宝钗也有可成“一对儿”的两句话?从而成功地与宝玉“凑对儿”?
我觉得这实在是想多了。
宝玉来看宝钗,只是兴之所至,说走就走,并没有像领导视察下属单位似的先做好方案,再通知下去,让下面做好准备。
尽管李嬷嬷及小厮小丫头是跟着的,但也同样不像领导调研似的要先打前站,远远列队迎接。
所以,宝钗即便要与莺儿“唱双簧”,时间上面也不允许;而如果说是早就安排好双簧专等宝玉来访的这一天,那就未免过于牵强了,那时候的婚姻莫非先从恋爱谈起不成?要论婚姻,也轮不到宝钗亲自下场。
后来薛姨妈在王夫人那边说起“金玉良缘”之类的事,那倒估计是有点明确的意向了。
而宝玉此次来访时,薛宝钗候选的事还没结论呢,不会急着亲自考虑与宝玉的“金玉良缘”的;事实上,后来她听到母亲在提自己金锁来历时还感觉不自在呢,怎么会与莺儿唱双簧?
与此同时,另一个怀疑也属于想多了。
就是怀疑宝钗金锁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是薛家人假托他人伪造的。
那两句话八个字,据宝钗的话,说“是有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戴着”;据莺儿的话,说“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想淡化来历,莺儿则特意指明是“癞头和尚”(正是作者在强调“幻梦”),但基本信息一致:别人送的是“两句话”,而非直接送金锁;只是强调要把这两句话“錾在金器上”,于是有了金锁。
这应该说是符合常理的,毕竟不管是癞头和尚,还是跛脚道人,手里宝贝固然可能少不了,但也没那么轻易送人的,送上一两句偈语之类就已经很不错了。
只是后来薛姨妈在向王夫人、贾母等人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之类的话时,多少有了想要联姻的意图,于是,和尚送了两句话,变成直接给了金锁,改了实情,但是实质未变。
至于和尚有没有说须与有玉的结婚,就难说得很了,可能明说了,也可能是薛家自己领会,便不管怎样,这都不影响薛宝钗得到癞头和尚赠送“吉利话”的事情是真实的——作为《红楼梦》三大主角之一,宝玉、黛玉都有方外奇遇,宝钗又怎能没有?
如果属于薛家作伪,那他们当年上京来大概不是“待选”,而是“创造恋爱空间”了,他们需要这么急吗?非宝玉一人不行吗?
果真如此,反而证明了金锁上的话有来历,令薛家人不能违背,必须与“玉”相配了。
如果是临时起意,那这演戏的工程太大了,特别是薛蟠,那次因为被怀疑宝玉挨打是他告密造成而跟妹妹吵架并发性子说索性去打死宝玉时,对觉得妹妹回护宝玉、想成就“金玉良缘”很不满,却始终没有说这本就是自家搞出来的;
如果真的是伪造的,这位人们眼里的呆霸王、薛大傻子至少会在母亲和妹妹面前说出“宝玉就有这么好?值得我们花这么大心思搞什么金玉良缘”之类的话。
事实只能是,和尚送话是真实存在的,“金玉良缘”作为一种指向模糊的说法也很可能确实存在,但在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建立联系,则在一定程度上有薛姨妈等人有意推动的痕迹。
实际上,薛家如真要伪造,那一般情况下会是在贾府声称宝玉要找有“金”的人家结为婚姻后才会触发动机,因为要全盘伪造,真的是不小的工程,涉及现实和历史;而本身确实有这回事,只需要在此基础上稍作改造和强化,那就容易了。
我倾向于后者。
《红楼梦》故事精彩纷呈,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社会,看到人性,非常值得品读。如果尚未读过,或者家中未有一部,建议抓紧购买阅读,早读早受益,并且无论何时读起都不迟!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