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文人骚客生花笔下的永恒主题,“爱”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皈依。“爱”很简单,简单到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抹灿烂的笑靥便能真切触及;“爱”也很复杂,复杂到倾毕生所学,亦无法穷尽爱的全部真意,或简或繁,那都是“爱”的内涵。“爱”很小,小到摔倒时的一次搀扶,落泪时的一次拥抱;“爱”也很大,大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或小或大,那都是“爱”的模样……
——写在前面的话
一、“有爱”的题目
看到题目,我习惯性提笔圈画五个关键词:“爱”,终身发展,存在可能,生命牧者,回溯研究。关于班主任之爱,是奉献牺牲,是成长成全,放之那个年代该怎样诠释“爱”的真谛?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小学班主任如何凭借小学阶段来影响孩子长远的一生,让孩子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的存在可能?生命牧者,这个颇有“神学”意味的名词,定位了其“爱”的伟大,那么平凡的班主任如何成就伟大的“牧者”之爱?回溯研究,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的生词,检索时只跳出相似度很高的“回顾性研究”:以现在为结果,回溯过往的研究。(因为和“前瞻性研究”是不同时间维度上的相关研究,故补充记录,“前瞻性研究”:以现在为起源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回溯研究,时间跨度多长,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如何确保所得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这个“有爱”的题目蕴含颇大的信息量,而对题目进行解析,生发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期许在接下来的研读中能与作者间生成“我们”间的对话交流。
二、“有爱”的视角与方法
视角方面: 此文作者对相关文献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发现关于基础教育包括班主任对学生 “终身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存在六个方面的不足(我用思维导图进行了可视化表达),基于传统研究模式存在诸多弊病,从而选择学生对于班主任作用和影响的生命历程回溯视角,补充“对于个体生命自身的参与式理解”,让人们对基础教育生活和班主任作用与影响有新的理解。在这里,我对回溯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它是置于中长时段的生命历程视野之下,考虑个体生命的多样性以及丰富性,广泛选取不同层面、不同职业、不用生活状态的个体就研究主题方面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采纳互动生成的归纳模式,从而不断获得新意义的一种研究。
过程与方法:回溯研究从9位研究对象的合理选择,到访谈过程设计正反性问题的提纲、录音保留访谈原始数据,再到资料的整理、编码与分析,最后进行观点提炼和理论剖析来生成此文。一系列过程循序渐进,方法严谨有效,力求还原客观而可信的班主任记忆与影响。
因为对班主任的工作有着一份纯粹的认同,因为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着一份美好的期待,因为对教育的未来有着一份热腾腾的赤子之情,此文作者们才会以“他者”的身份视角让“爱”具备了阐述和解读的价值,具备了逻辑和理性的意义,进而能够引导更多教育同行者从他者的角度获取透视“班主任之爱”的研究能力。
三、“有爱”的成文表述
跨越半个多世纪,经历人世风云沧桑,一群60开外的老人们仍深深惦记着儿时的班主任——段文兰老师,那一段彼时再也回不去的小学时光,成了此时他们共同享有的生命记忆,段老师则是这份绵长的同窗情谊间最深层的联结。他们何其幸运,何其幸福!
段老师八种“教育之爱”,每一种都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人格基础。在这个解构一切,怀疑一切的时代里,作者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关于“爱”的表述不知触动了多少班主任的心弦,不管你是70年代,80年代,甚或90年代,“爱”是超越时代的永恒存在。我是被标签化了的90后一代人:“个性、叛逆、放诞不羁爱自由”……心理学研究表明,“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有强烈的影响作用,出于自我印象管理,我们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如此看来,贴标签不尽然是坏事。身为90后班主任,我想给自己的职业身份“贴个标签”,它就叫“教育之爱”。因为“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段老师的“教育之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有些“爱”,我们也曾奉献过,比如细节之爱;有些“爱”,我们至今做不到,比如无条件之爱;有些“爱”,我们坚信不疑,比如公正之爱;有些“爱”,我们摇摆不定,比如平等之爱;有些爱,我们努力践行着,比如敬业之爱;有些爱,我们扔在摸索中,比如教育艺术之爱……
班主任五年,弹指一挥间,还没认真审视反省,孩子们却已悄然长大。孩子的小学时光有且只有一次,身为班主任,“应然”的价值层面上,我们希冀孩子应该带走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美好的人格和修养;但“实然”层面,我们都知道这是“奢求”,实际上孩子能带走的实在有限。如何在“应然”和“实然”建立架构,缩短距离,这和班主任的“教育之爱”密不可分。班主任的“教育之爱”没有额度,孩子们不会透支这份“爱”,相反他们是在源源不断地补给这份“爱”,让“教育之爱”得以生生不息。段老师逝世后,学生们一如既往前去祭拜缅怀,便是最好的佐证,段老师的“教育之爱”从未离开过,藉由学生们,绵绵不绝,她何其幸运,何其幸福!
读毕此文,全身心浸润在“爱”的语境中,不敢说自己对“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但透过“爱”这面镜子,我开始反思,开始定制,开始建构,属于自己时代的班主任“教育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