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这篇文章是李莎莎老师发表在《新班主任》杂志的一篇治班锦囊。我在《新班主任》杂志投稿了近10篇文章,可是没有发表一篇,我一直在思考没有投中的原因。所以特地来读一读优秀的文稿。
这篇文章,李老师先以运动会最为紧张的4×100接力比赛学生的状态为引入,写学生训练时的不在状态以及自己看到学生不认真时的不露声色,再将学生训练过程进行了拍摄。(这个环节其实为后期的教育埋下了伏笔)
接着,李老师讲学生比赛时的状态。学生不出意外地输了,这个过程将学生失误的情况透过动作和学生的评价写得很细致。这个过程又有一个伏笔:李老师偷偷回到了教室。
而后,写同学们回到教室后看到李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鼓励的话,这些话给了学生很大的鼓励,无形中降低了学生比赛失利的阴影。学生情绪调整好后,李老师将之前拍摄的学生接棒视频给学生看,学生透过视频将训练的具体过程进行了复盘和共情,无疑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这个故事以4×100比赛引入,后又以学生第二年4×100比赛的表现为故事,点出了团结创就收获的道理。这个时候,李老师又巧妙引出了一个新的“福尔摩斯”——稚拙的文字,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无限鼓励。尔后,班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同学使用“福尔摩斯”式的语言鼓励、安慰同学,学生获得了成长。
最后,文章进行了一个总结升华。得出学生能能从“福尔摩斯”的鼓励、祝福和安慰中获得成长,以此回扣题目。
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自己投的稿件为何屡次不中的原因。我以前仅仅只是写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教育性体现得很不够,没有一波三折的剧情,让人读后没有什么感觉。同时,我的文章题目也比较老套,不太吸引人,题好一半文,如何取一个动人的题目,真的需要不断地练习。这篇文章里有好几个伏笔,无疑中给故事增添了新的可读性,同时这篇文章中不仅仅在讲故事,无形中把一些道理也渗透了,这点特别值得我学习。我总是把道理在总结处才写出来,要夹叙夹议,边叙事,边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
我这篇文章最开始的题目是《神秘的“福尔摩斯”》,最编辑改成了《神秘的“福尔摩斯”留言》,这篇文章的题目加入了“留言”二字后,更加突出了是“福尔摩斯”的留言促进学生成长的,指向性更加明确了。一篇好的故事,不仅仅需要情节,更多的让我在故事中学会了班级管理的方法,我想这就是文章得以发表最大的原因。继续修炼,继续沉潜吧!写下去,当一只犟龟,总会遇见自己的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