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去的云南,是第一次跟团踏上云南的土地,走的也是常规线,昆明大理丽江。去之前大概对云南有着太多美好的印象,想着能去到向往已久的云南特别是丽江,心里一直激动着。想着去到要好好感受一番,回来好好把所见到的美景,所得到的体会,记下来当个回忆留念。
从云南回来之后,心情却有些郁闷,有些低落,一直无法下笔。朋友都问,云南美吗?我这样回着,云南美,特别那玉龙雪山,真的美。其它呢?觉得大理古城一般,昆明也没什么,丽江还行吧。但这一个多月来却一直寻找着并阅读着有关描绘云南风景的游记。直到前天看周一《云的南方》中描写丽江的,我才明白也找到无法下笔的答案。作者在书中是这样描写丽江的:这十几年里,数以万计的纳西族原住民纷纷搬离古城……这座美丽的古城正沦为一座寂寞的空城,哪怕数万外来人口和上千万游客把它填得满满当当,它也是空的,哪怕人声鼎沸喧嚣不止,它也是寂寞的。当“丽江旅游”成了上市股票,当火车开时了丽江坝子,当直达香港的飞机飞过天空,当中国最昂贵的酒店出现在玉龙雪山东脚下、当《印象·丽江》以玉龙雪山为布景,当看风景的人成了风景、走马观花的人成了走马灯,一个从未有过的摩登时代,暖味、迷离、乱七八糟地来到了丽江,是与时俱进的便利、风尚和口味。丽江在沦陷,丽江已死!
旅游跟着团走,更多的活动被限制着,走的路线都是常规线。那短短的五六天,但接触最多的还是丽江,抱着对丽江过重的期盼。但看到的丽江古城却过多的商业化,有些恶俗。在那游人如织的大研古城街道中,拥挤的人群,满大街粗制滥造的伪劣工艺品,乱叫乱嚷的商家和夜夜疯狂的酒吧街。天,这一切不是我心中所向往的丽江呀。对真实所接触到的丽江有些失望,而作者道出我对丽江的感想心声,也许这是现在去丽江后大部分人的共同心声吧。
后来,就算见到那景色十分迷人,潭水清澈,翠柳垂帘、芳草如席,古木葱郁,玉龙雪峰和象山倒影其间,楼阁亭台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被誉为滇西北高原上的一块美玉的黑龙潭;就算见到那美丽、圣洁、空灵的玉龙雪山;就算坐车穿越过那如迷如幻如童话般原始森林小道;就算来到那绿草如茵,繁花点点的云杉坪,云杉坪是玉龙雪山东面的一块隐藏在原始云杉林中的巨大草坪,周围的密林中,树木参天,郁郁葱葱,云杉坪是被周围的原始云杉林紧紧包裹着的翠绿草坪。身处在云杉坪更贴近的见到雪山,玉龙雪山如玉屏,高耸入云,美得震撼。在云杉坪草地上晒着太阳感觉温暖如春,但走入森林里却又寒气逼人,这里如此幽静,如此美妙,如此动人,仿佛人间仙境一般。
见到这些这么美好的景色,却还是因一个丽江,而把我对云南那些美好的印象,都搞得有些灰色,有些缺憾,我的心情有些低落呀。难道因一个丽江就否决了我一直所向往的云南吗?心中一直有个声音,好像告诉着我,真实不是这样的,潜意识中我也不认可这样。我那向往已久的:白的云,蓝的天,明亮的日光的云南在哪里?
回来后,一直都有意识的在寻找着有关它的一切信息。这一个多月来我阅读了好几本有关描绘云南风景的游记,看了不少的图片,图书,资料。刚好同事最近也去了一趟云南。她把去大理洱海玩的相片发上了朋友圈,终于看到是我所向往的那白的云,蓝的天,明亮的日光。在这那明媚阳光的时令,洱海那种深邃沉静的蓝,天空那纯净的蓝,还有天上那块块绵绵的白云,这看似单一的蓝白组合却也竟是这般神奇,却给人带来清澈纯粹的感觉,这一切的一切深深地震撼着我,看着这么美的洱海,我惊呆了。同事还是租着自行车,骑着车绕着洱海玩,这样一路来可把洱海苍山的风景看个够。在那秋高气爽的十月,两个好朋友就这样一路骑着车聊着天吹着风看着景,看天看云,看山看海,看田野的稻田,看洱海上的小舟泛荡,看在海边垂钓的人。她们还去了那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风景如画的泸沽湖,还有那美丽、圣洁、空灵的玉龙雪山,看着他们在海拨四千多米的高处,身在雪白皑皑的玉龙雪山中,空中漂着那如星星点点的雪花,她们兴奋的伸出双手接捧着。此情此景,我能想像也感受到那种快活,那种兴奋,那种莫名快活兴奋的感觉。
听说大理还有喜洲古镇,是以“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白族古建筑群”而闻名。资料是这么介绍喜洲的:放眼望去,苍山洱海之间,绿油油的沃野包围着密密麻麻的屋舍,到处是“漠漠水田飞白鹭”的景色。喜洲古镇,远远望去,像一座古朴典雅的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那独具特色的造型,那几近完美的结构,都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感。
心中明白,这些就是我想像中的云南,我所寻找的云南,这就是我想要去的云南。把那些图片兴奋的传给了好朋友,约定着什么时候去。哦!原来云南还是那么美的,还是依然让我向往,让心驰神往的地方。重拾到这份盼头,这样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