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产品对我们来说,最熟悉不过。基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天,都会在使用着腾讯的产品,或者被其服务着。对于我们身边常见常用的事物,更有理由应该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虽说是一部自家传记,但里面描述的大事件还是有据可考的。
这一部企鹅成长史,读起来可谓是大呼过瘾,一方面是它就是一家服务于我们的企业,其产品时刻围绕着我们。另一方面,传记也描写了一些不尽为人知的小细节,如前期马化腾急着卖掉公司,腾讯的内忧外患等等。整部成长史,就像是武侠小说里面,一个平凡好学的习武少年,结拜兄弟,建立帮派,对外奋力御敌,对内管理有方,还通过敏锐眼光和人格魅力,不断招贤纳士,一再开辟新疆土,成就了武林霸主。
用户体验。
可以说,腾讯的产品在用户体验上是做到了极致。这和腾讯创始人的产品经理拿微信来说,界面精简,功能齐全。有人说,微博是一个广场,你可以关注广场里的每一个人。微信则是一个客厅,受邀的朋友才可以进到客厅来。微信定位为熟人社交应用,朋友圈的评论区设计就出现过了好几个版本,先是所有评论都可以看到,意味着你可以看到你朋友的朋友;再到隐藏非朋友关系到评论,但朋友圈主人的回复还是可以看到,看起来就像自言自语;最后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非朋友关系的评论链都隐藏。这是微信非常重视用户隐私的体现。再说一下聊天区,不像WhatsApp,微信和QQ都是没有信息已读状态的,这样才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使用压力;聊天内容,可以批量操作,合并转发,附有翻译功能,长消息可以点击全屏观看,非常方便;吸金能力超强的广告,在微信里也是非常克制,量少,品质高,用户可勾选不感兴趣,使用过程中不会有以往广告厌恶的情绪。等等这些人性化的设计,都是让我们爱上使用微信,习惯上用微信,让其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部分的原因。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得到app中,吴军的《硅谷来信》有一篇文章:最好是更好的敌人。文章主要比较了快速迭代和一步到位。我认为这两种生产模式,没有高低之分,只能看合适与否,不同的行业,采用的生产模式不应统一。如:医疗行业、火箭行业,这些都是性命攸关的行业,不能随随便便拿人命来测试呀,所以必须得反复测验,确保无误才能真正上线,也只有坚持这种模式才能保证信誉,以及收回高额的成本。而腾讯所在的互联网行业呢?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没有永久的垄断巨头,没有一劳永逸的商业模式,时间就是生命,错过一波浪潮,可能就离企业倒闭不远了。所以,只能一直往前奔。马化腾常说,他开始不清楚年轻人喜欢什么了,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的确,不能把握住未来主体用户的心跳,就意味着你将不是他们的服务提供者。而如何捕获的用户的心思,怎么在用户连自己都还没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前就做到提前布局,靠的就是高频的产品测试,快速迭代,紧跟潮流,甚至带领潮流。
连接 内容
马化腾说腾讯只做两件事,连接和内容,就那么简单。这是两个很大的词,一点都不简单。连接,是用户肢体的延伸,用户需求的满足,整个生态圈的经脉。多少朋友圈交织到一起,多少媒体人和读者有了互动,多少商户通过连接找到更多的买家。微信发展至今,国内大部分企业都要开始考虑一个问题:“我和微信有什么关系?”这个流量巨无霸,就像是手握着,源源不断输送新鲜活力血液的针管,什么时候和你断了连接,你就将什么时候死去。内容,腾讯手握上十亿活跃用户,无论多大量的娱乐节目,也可以消化得下。其泛娱乐的战略,将全方位满足各式各样用户的需求,并注重IP打造,保证高品质,吸引更高的消费回报。打造了一个超级内容消费平台,如腾讯游戏平台,很多游戏开发商抢着把自家开发的游戏挂靠上去,尽管分成腾讯拿到高得离谱的比例。腾讯能得以养成如此庞大而完善的生态圈,得益于其最宝贵的财富:用户。
管理半径
书中吴伯凡老师提出了一个概念:管理半径。相比外忧,腾讯应该更担心的是内患。随着体量的日益膨胀,管理半径达不到的话,可能会在短时间遭受严重危机,甚至在某个节点彻底瓦解。连接一切,是马化腾的野心,是他建立企鹅帝国的关键,同时也是他最该警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