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缘于儿子语文老师要求人人必看。林语堂先生的文学造诣自是不必质疑,作为其得意之作岂有错过之理?而原本自己就对苏轼精彩传奇的人生也颇为好奇。于是,翻开这本硬皮精装书便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传记原是用英文写成的,后经张振玉先生翻译,文风雅丽,一改编年而以主题为引撰写传记,加之林先生一贯隽永的文笔,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让我时常有种在读散文的错觉。全书从东坡眉山开始的童年写起,贯穿了他生命中的兄弟情深、丧妻之痛、宦海沉浮、仁政爱民、屡遭流放、行游交友……直至寿终正寝、流芳百世。
它让我深入了解了东坡的广博:他的诗词书画登峰造极,他是美食家、工程师,瑜伽术的修炼者,炼丹士,佛教徒;是饮酒成癖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是何等的多才多艺,令人望尘莫及;他又是何等乐天,命运几经沉浮却始终保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超凡脱俗、豁达开朗——他简直就是一个奇葩,五千年厚重的历史,却也只是出了一个东坡。
书中的字里行间倾注了林语堂先生对东坡极尽赞扬的情感,美溢之词溢于言表,在他的笔下,东坡已然是最“羽化而登仙”的境界,他几乎把东坡塑造成一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完人,不,他已然不是一个凡人,他是神,毫无缺点的神!于是,在此后,我便开始把它当成小说来看待了。在我看来,林语堂先生不应该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各种原因不得而知。
当然,我也“认真严肃”地发现了一个八卦小秘密——东坡与子由不同寻常的兄弟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么优美、这么有画面感的句子,居然是写给他亲爱的弟弟的?!文中还提到“说来也颇有趣,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兄弟二人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相赠以通音信。甚至在中国伦理道德之邦,兄弟间似此有爱之美,也是迥不寻常的。”他们……真的令人遐想啊!
不论是传记,还是小说,我依然爱东坡,爱他的精湛广博,爱他的旷达不羁,与他诗词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家形象相比,我更爱他精神世界。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地,他总是乐此不疲地享受着他的人生,不管生活多难,都要取悦自己,活成有趣的样子。“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合上精装书最后一页硬皮,我长舒一口气,“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