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孩子成长教育的第一性原理
快乐成长,这是我十多年以来坚持对孩子成长教育的第一性原理。
四年前,孩子小学毕业了,我把孩子送进了家门口的、没多少升学率数据的、只有三年实验班招收经验的新生民办学校。只因为我在他们的招生推介会上看到了他们的办学理念与我对孩子成长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二 成长教育的基石假设
通过“透支学、提前学”的方式,让孩子暂时性地成为“学霸”。
按照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按部就班地快乐成长,让孩子长远性地成为“学人”。
三 两种成长教育方式的逻辑奇点
• 选择“透支学、提前学”
对孩子的要求:校内学→周末校外辅导班学→寒暑假补习班强化 →早起晚睡
对家长的要求:搜集资源给孩子找名师名校 → 投大量精力财力在孩子身上→全程陪读→全职妈妈(没了自我)
• 选择“快乐成长”
对孩子的要求:校内学→周末自由安排→寒暑假按兴趣爱好学习→早睡晚起
对家长的要求:按孩子的成长需要找相应的学校→不用投很多钱到成长教育上→与孩子一起学习→半职妈妈(继续自我)
四 两种教育方式的逻辑失洽与自洽1
• 选择“透支学、提前学”
对于这样的选择:学生累!家长累!学校更累!!! 收到的效果未必好,不一定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孩子只能暂时性地成为“学霸”。(逻辑失洽)
• 选择“快乐成长”
对于这样的方式:孩子学得轻松!家长带得轻松!学校教得轻松!!! 收到的效果10倍好,孩子朝着良性方向成长,孩子长远性地成为“学人”。(逻辑自洽)
五 定位自我与方法论
定位自我
自我比照一下,我儿子属于早睡晚起型孩子,他的自律性非常好,不用我盯着学习;而我,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事业做全职妈妈,更不会不切实际地透支自己、透支孩子,于是我选择了让孩子“快乐成长”。
方法论1
陪孩子学习,自我能力提升:
听得到栏目、参加知识社群学习、读混沌大学研习社 、创新院和商学院 。
方法论2
配合学校、等待成长
六 等待成长过程
1、六年级第一学期,上海佘山国家森
林公园快乐秋游,同学们稚气未脱 。
图片发自简书App
2、六年级第二学期,师生共赴上海欢乐谷快乐春游。
图片发自简书App
3、
六年级暑假
师生、家长共赴
山东孔子文化游。
图片发自简书App
4、别说孩子不读书。
挑些好书,
留出时间,
创设氛围,
师生同读。
阅读会成为一种习惯。
——苗老师
图片发自简书App
5、
四年间,他们和苗老师亦师亦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6、
八年级暑假
家校共赴学校
行走的文化课堂
其乐无穷!
图片发自简书App
7、
四年里,他们共成长,相亲相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七 成长瞬间的撬动
2018年5月20日,
儿子成功自荐进上海市重点中学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8年6月16、17日
走出中考考场,孩子们自信满满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八 总结
“快乐成长”的教育模式虽然令不少家长忐忑,在我们等待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那些真正轻装上阵、不透支体力学习的孩子,获得了他们所想要的幸福时,当他们的成长瞬间突然被撬动时,那产生的能量将是无穷的。